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金融风暴吹走了谁的奶酪?风暴后降薪失业潮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8-11-14 08:38:17 来源: 作者:沈良 单荣荣

期货中国网www.7hcn.com报道

 

写这篇文章是受一个朋友最近的遭遇的启发,他之前是杭州一家数一数二的房产中介公司门店行政主管,前段时间公司突然宣布:公司撤消所有一线行政岗位,原来的行政主管可以转任房产经纪人。但是做惯行政,每天呆在办公室里,突然要出去跑业务,全杭州10几家门店的行政主管担心业绩跟不上,最后自己不得不走人。也就是变相的,他们被裁员了……金融风暴的在美国已经肆虐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我虽然有所耳闻,但是距离太远,国内也没有大分额的参与到次贷中去。感觉终究影响不大,而我朋友的事情发生后,我不禁感叹:金融风暴已经来袭,裁员降薪失业潮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

前段时间震惊业界的合俊事件,刚开始在我的感觉只是这个老板的无耻,没想到接下来竟然全国各地,不同行业的大大小小许多老板或高层突然集体消失,让我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在骂老板的无耻的时候,也感觉到了事情发生的客观层面。金融风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而且明显了。

近日,一份列举了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内大中型企业、116家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正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白领中传播。而一张IT行业的裁员人数和时间表更是反映了金融风暴影响的严重性,涉及企业28家,总共将裁员约167023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张表格上的公司家数和裁员人数有望得到持续性的增长。

 

 

众所周知,本次金融风暴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贷危机,金融创新带来了高额的利润,而高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华尔街的投行将风险打包组合后,转嫁到整个金融行业,使人产生错觉,对风险失去了应有的警觉,而当风险变成危机,正式来临的时候,整个行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踵倒下。金融业一向是IT行业的最大消费者,金融业的倒闭如同IT业没了衣食父母,所以上表IT业的集体大裁员也在情理之中。金融危机还直接影响了美国的居民收入、投资、消费,由于其消费能力的下降,导致了从中国的进口大幅度减少,再加近几年来上美圆贬值,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国内出口的商品价格无形中涨价不少,更加影响了国外的消费。温家宝前段时间说:要千方百计防止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但无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影响,而且越来越严重。

其次是金融市场的传导,我国外汇储备,金融机构在海外的投资,国内的金融行业内的许多公司都持有大量美国的国债,和其他一些公司的债券如雷曼兄弟,美圆的大幅度贬值,金融机构的破产,直接导致我们持有的国债和外汇等严重贬值。

贸易的壁垒,企业投资的失败,使得公司的业绩开始下降,也影响了这些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而这也直接影响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就业环境和经济发展,使得地方的GDP开始回落,比如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尤为明显。

种种的上述原因,导致了经济大环境的不乐观,不少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资金的紧张,企业为了生存,就要控制支出,削减成本,裁员和降薪也成了必然的事情。

最近发生了一幕比较有戏剧性的事情,这段时间以来广州的民工在现在这个时节出现了返乡潮,很多民工感叹说:“春节的时候没回家,没想到现在却要回家了。”也许这从另一面反映了国内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已经出现了问题。

曾经有一位学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对它真是不置可否:中国现在不缺大学生,现在缺少的是民工!也许他说的话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经过这么多年的扩招,没错,现在的大学生确实比以往有了大规模的增加,大学生毕业工作越来越难找,但是也没到不缺的地步,只是现在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磨合需要改善。总结他说的两句话,我很想说另外一句话:中国现在缺少大学生型的民工!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几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专业人士预测, 2008 年也将是一个高压就业年。在 2007 年(统计截至到 9 1 ),有 351 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尽管比06年同期增加 54 万,但仍有 144 万的 2007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这次的经济危机会使这一现象更加严重。

很凑巧,本文写于08年的立冬,没错,寒冬从2008年开始,未来2009年、2010年、2011年或许还会更冷,过冬论从虚到实的演变。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寒,我们都要问问自己,准备好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