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12月21日消息,过去十年间,金融属性对商品期货价格走势发挥了重要影响,使得各品种价格同涨同跌特征明显。不过,有专家认为,在未来商品市场偏振荡的格局下,商品价格整体趋势性将减弱,商品属性对价格的影响将逐渐加强,不同商品的价格走势将出现分化。 “农强工弱”格局初显 今年以来,在宏观层面多因素共振下,以铜为代表的工业品价格表现疲弱,农产品尽管跟随下滑,但表现相对抗跌。上周后半周,在工业品连续下跌的同时,以大豆、豆粕和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却表现相对强势。 “一些农产品价格受到收储价支撑,只要宏观形势稍微转好,就可能继续上涨,毕竟全球人口在增加,农产品存在刚性需求。”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郭洪钧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以铜为代表的工业品价格走势则对宏观层面的变化更加敏感。 “国家收储为部分农产品价格构成了看得见的防御,同时由于季节性因素已经消化殆尽,农产品价格向下动力衰竭,目前已进入安全边际以内。”道通期货研究中心总经理范适安告诉记者,大豆价格近期表现似乎与国际市场有些脱节,这是由于大豆产量高的时候更多用来压榨,而产量低的时候则逐渐退出压榨,此时其内在定价机制会发生变化,加之国产大豆价格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会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 上海中期研究所认为,今年以来农产品期价表现相对较强,主要是因为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针对多个品种的收储或进出口政策,这预示着明年的商品价格或将以稳为主,并呈现振荡偏强的态势。预计明年受欧债危机阴云不散及美国一系列财政紧缩政策陆续生效的影响,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而只有当流动性宽松与市场需求形成共振时,金属及能源类品种才会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由于经济增长和需求的放缓,加上明年上半年美元可能继续保持强势,我们对明年商品市场的看法总体偏空。”浙商期货副总经理王德锋对铜价十分看空,而对铝、铅、锌等已经接近成本价的品种则不是特别看空。“化工品在成本支撑下可能也没多少空间可跌”。 商品属性将逐渐增强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明年商品市场可能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尽管未来宏观层面仍不确定,但总体来看,商品的金融属性会降低,而自身的商品属性会逐渐增强。 大宗商品的金融性由市场流动性所引发,并由流动性的高低决定强弱。“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1年美欧债务危机前后,流动性紧缩导致金融市场平仓,从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随后商品价格又因金融刺激政策出台而回升。”国金期货总经理助理江明德表示,从严格意义上说,经济增速或减速会影响大宗商品的供需关系,即商品属性,而金融属性的强弱反映市场对风险资产炒作的热情与商品的价格弹性。总体来看,农产品因具有刚性需求,金融属性弱于工业品,商品的周期变动规律将是2012年农产品价格运行的基本轨迹。“宏观经济好与不好对囤积性需求影响最大。”范适安表示,当经济形势好时,客观需求存在,囤积性需求增长;经济不好时,刚性需求仍在,但囤积性需求下降。 “未来商品价格将逐渐向自身商品属性倾斜。”郭洪钧表示,2008年全球各国出台的刺激政策引发了高通胀,引起政局变动等较大负面效应,未来各国对大规模动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较为谨慎。 “量化宽松政策的最大效应在2008年危机后已经体现,目前继续使用的边际效应会有所减弱,而新注入市场的流动性也不会大于当年危机时的水平。”江明德表示,相比2008年危机前,目前商品价格总体处于相对高位,由流动性所引发的商品金融性高度受限。 研究员需加深产业链研究 “未来商品价格总体将呈现振荡态势,商品属性的影响会加重,基本面的细微变化都会在商品价格走势上得到充分反映。”基于上述判断,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认为,期货公司研究人员应增加对商品属性的研究。 “研究员要更关注产业基本面,深入产业和企业调研。”王德锋介绍说,浙商期货明年将动员和组织研究人员走入产业企业,并联合媒体举办线下活动,向产业链渗透。 “对研究员的培养首先要立足产业链。”范适安说,比如对于目前的棉花市场,大家都知道19800元是国储收储价,市场在这个价位形成了大量库存,而库存有个消化周期,因此棉花近月合约期价仍面临压力,而远月合约的压力相对较轻。作为研究员,需要每天密切关注整体库存情况,关注库存消化与未来供应减少的临界点,要对产、消、库存建立分析体系,并根据价格匹配度做出反应。 “但这并不是说研究员要‘沉入’产业链。”范适安同时表示,在经过两三年产业链研究,把握了产业链的中观和微观后,还要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宏观、看产业,毕竟在全球经济动荡和再平衡的过程中,宏观面对微观层面的作用举足轻重。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