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生猪周期拉长 2012年猪价难大跌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1-12-30 09:34:22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游石

证券时报12月30日消息,生猪行业牵涉领域众多,从上游玉米、大豆种植到饲料生产,再从养殖、屠宰到下游食品加工,有人按目前生猪存栏量和价格测算,行业规模约6000亿元左右,若加上上下游,产值达到2万亿元,相当于汽车业的规模。

另外,猪肉价格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息息相关。国内CPI构成中,猪肉价格权重较高,且猪肉价格上涨很容易带动牛羊肉和禽肉、禽蛋上涨。为准确把握明年生猪价格及养殖业发展趋势,证券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生猪预警网总经理冯永辉。

猪周期拉长

根据历史规律,生猪行情3年为一个周期,价格高峰和低谷通常间隔1年半,包括补栏母猪到生猪供应上市需要“3个月配种、4个月妊娠、5个月育肥”共12个月的生产周期,以及养殖户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滞后期。2004年、2008年和2011年曾出现了三轮显着的猪周期。照此推算,今年生猪行业高盈利,也将对应一个母猪补栏的高峰期,由此导致供求关系发生变化,2012年价格下跌,2013年行业进入亏损。

“经历了前两轮猪周期和疫情打击后,今年一个反常情况是,即便在这么好的盈利条件下,养殖户补栏母猪依然很谨慎,相信若明年盈利下降,就更没有人愿意补栏了。”冯永辉表示,取而代之,养殖户补栏生产周期更短的小猪及作为替代的肉鸡,风险更小。今年4、5月份是小猪补栏的高峰,进入6-8月,肉禽存栏量大幅增加,四季度生猪价格暴跌后,补栏的规模又很快下降了。

冯永辉预计,“明年生猪供应缺口应该比今年小,市场可能是一个小幅震荡回落的过程。预计出栏肉猪价格将长时间保持15-17元/公斤的水平,最低点可能会触及14元/公斤,最高点则是目前的价位,约18元/公斤。”

据分析,今年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养殖户补栏母猪,将在明年形成新增供应,缓解供需缺口,但最近3个月生猪价格下跌幅度高达18%,遏制了补栏需求,明年市场还会存在一定供需缺口。在此情况下,明年猪肉价格起伏不会太大,应是一个小幅震荡回落的过程。同时,明年养殖户补栏也不会太积极,这又决定了后年猪肉价格不会太低。由此形成这轮周期的一个新特点——行业盈利期开始延长,进入良性循环。

由此看来,明年生猪市场下跌行情估计难以持续。冯永辉预计,全年可能形成“两头高、中间低”的价格走势,即春节前价格反弹,随后进入夏季的消费淡季,价格逐渐回落,到了年底又再度上涨。

集中度提高

从深层次分析,我国养殖业正朝着规模化集中趋势发展,这也有可能平缓3年一轮的生猪自然周期。

“政府目前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学习的是美国的发展经验。”冯永辉表示,这样一是可以提高效率,抵御风险。过去几年,生猪价格波动太大,不仅中小散户被陆续淘汰出局,大型养猪场也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唯有上下游一体化的规模企业,把上游饲料,中游养殖,下游屠宰、加工、零售等环节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的变化。二是全产业链企业能够比较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源头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有利于疫病防控。三是规模企业不同于随意性很强的散养户,生产具有计划性和连续性,对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平抑CPI也有重要的作用。

“其实,一条龙的养殖企业严格意义上已不应称之为养殖企业,而应称为食品集团。如双汇、金锣、雨润等集团,位于产业链顶端,不仅是养殖业龙头,而且连接着终端消费市场,随时随地传递着产业链各环节的变化,调节产业链的生产。”冯永辉说。

近年来,养殖业已呈现出上下游相互渗透的特点。如雏鹰农牧最初养鸡养猪,现在开始向饲料业发展,最终可能也会进入屠宰、品牌肉类领域。正邦科技最初经营饲料业,这几年开始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顺鑫农业最开始经营种猪产业,现在开始养殖商品猪。除了在产业链上纵向扩张,一些养猪企业也开始横向扩张,即向禽肉、牛羊肉、水产品等品种扩张。

不过,规模化养殖目前的发展面临着土地与资金两大瓶颈。由于养殖业不带来税收、污染环境,甚至还需要财政补贴,除小部分能带动就业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外,地方政府实际上不太欢迎普通养殖企业,企业扩张遇到的头号难题就是拿不到地。同时,农业企业又普遍缺乏融资渠道。

另外,规模化养殖还有个弊端,若完全参照美国模式,把养殖业规模做大,将会消耗大量资源,而中国恰恰又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目前,我国玉米消费中的70%已用作饲料,如果未来规模养殖比例提高到100%,玉米饲料消费的比例将对应增加到90%,缺口会非常大。”冯永辉说。

责任编辑:伍宝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