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休息之后,中俄“贷款换石油”第三轮谈判有望于12月15日前后再次于北京重启。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将就合同细节问题再次进行磋商。 11月30日,俄方主要参与者——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副总裁带队的谈判代表团完成第二轮谈判,返回俄罗斯。 在第二轮历时一周的谈判中,“一向重视休息的俄罗斯人,有时会跟中方在谈判桌上一耗就是一整天,可见谈判之艰苦。”一位接近谈判的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 目前,谈判双方对于合作的原则性协议已经达成共识,但在贷款问题上仍未达成一致,悬而未决的大部分都是涉及到具体合作的细节问题。 细节问题仍待磋商 根据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共同签署的《中俄石油领域合作备忘录》,中俄双方的相关公司应该在经过谈判协商一致后,分别签署包括石油长期贸易合同、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从中方贷款协议、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100亿美元贷款协议、俄罗斯管道建设协议等一揽子能源合作协议。 按照石油长期贸易合同的约定,中国将向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提供1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石油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在15-20年期间内,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供应总计3亿吨石油。 作为中俄能源关系史上最大的一笔石油交易,“贷款换石油”谈判由于对两国战略利益影响巨大,谈判十分艰苦,缓步推进。 经过10月28日-11月12日,以及11月23日-11月30日的两轮谈判后,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谈判双方对于协议已经达成原则性共识,但是一些具体合作的细节问题仍未能达成一致。 目前,谈判中的核心分歧仍旧在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从中方贷款协议,以及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贷款协议的贷款利率问题。 据知情人士介绍,针对贷款利率问题,虽然为促成谈判进展,中方倾向于同意采用固定汇率,但是双方在汇率区间上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除了利率问题之外,11月27日,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尔盖·博格丹奇科夫向俄罗斯媒体表示,关于沿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线对华供应石油的问题,供应量和供应期限目前尚未最终确定。 据了解,协议当中所提到的3亿吨原油,将主要从俄罗斯远东地区万科油田向中国供应。该油田计划于2009年年底投产,产量达到每年2000万吨。而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俄罗斯石油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中,其2009年的投产规划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尚不得而知。 同时,中方认为两国的长期供油合同应该不仅仅止于管道运输,原有的铁路原油运输仍要继续,进而将两国的年原油贸易量达到3000万吨。而俄方则坚持所有原油都经由“泰纳线”原油管道中国支线输往中国。据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石油管线在投产后的几年中,最大年运量将达到2500万吨。 经济形势催促谈判 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海啸无疑成了推动谈判进程至关重要的因素。 据本报记者掌握的俄罗斯主管能源事务的副总理谢钦于10月中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交的有关金融危机对油气企业影响的报告,目前俄罗斯大型油气和石化企业的投资项目大多依靠跨国融资,在国际金融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均已出现债务偿还困难,以及投资断流的危险。 该报告显示,从2008年底至2009年上半年,俄罗斯四大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以及秋明-BP石油公司的到期外债总额为90亿-100亿美元。加上其他债务,目前俄罗斯石油公司外债总额已达214亿美元。 同时,为落实2009年投资规划,俄罗斯各大油气公司还需扩大贷款规模。而目前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吸纳如此规模的资金难度很大。 持续下跌的国际油价又在各大能源公司年底短期债务到期以及保持投资规模的双重压力下雪上加霜。 据俄罗斯外贸银行披露的数据,国际油价每下降10美元,俄罗斯各大能源公司将承受10%-20%的收入损失。 而12月2日,国际油价跌至47美元,在不足5个月内下跌100美元,创下近三年半来的新低。俄罗斯外贸银行的数据显示,如果油价跌至47美元/桶以下,各大公司均将无力落实已经确定的投资计划。 为了救助国内的能源巨头,俄罗斯政府9月以来出台了包括协助油气企业偿还外债,降低油气企业税负等一系列政策。但是,要在短期内有效摆脱危机,来自中国的贷款的作用将十分巨大。 而中国也可以通过本次的合作落实稳定长期的能源供应,大大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因此,据知情人士表示,虽然新定的谈判日期临近新年和俄历圣诞的法定假期,但外部环境的压力仍会促使谈判双方回到谈判桌前。而谈判有望在“双方保证本国利益的同时,各让一步”的情况下,取得新的进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