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 颇为艰难的2011年刚刚过去,期货行业在新的一年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期货公司在不确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又该如何从困难中找突破口,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带着这些问题,期货日报记者对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进行了专访。 期货日报:许多行业人士认为,2012年仍会是一个调整年,请问您怎么看? 徐凌:首先,我们并不认为2012年是一个调整年。行业的阶段性调整是从2010年年底开始的,2011年可以说是寒冬,期货公司的经营普遍非常困难。这一趋势的转变也推动了期货公司战略定位的分化:一些期货公司“苦练内功”,而另一些则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化。其实,行业在调整中也存在发展的亮点,比如铅、焦炭和甲醇等新品种相继上市,投资咨询业务正式推出,境外代理业务启动试点筹备,投资者结构日趋完善,专业投资者群体数量增加,并逐步从经验型向工具应用、产品应用型转变。可以说在调整时期,行业的合规能力、风控能力、创新能力、诚信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这为下一个繁荣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其次,该如何看待市场调整?我们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实体经济、金融资本,还是居民理财,都需要更多、更完善的风险管理工具。另一方面,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还比较滞后,与实体经济、金融资本的发展还不相匹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中国期货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行业每一次阶段性调整,都是期货公司重要的发展机遇,这也是我们秉持的一个基本态度。 现在,严冬即将过去,对于2012年,我们认为总体上会比2011年好,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新气象”。理由有三:一是在国内经济增速面临下滑的背景下,期货行业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将倒逼市场机制创新,市场的功能作用将更加突显;二是新产品和创新业务将逐步推出,比如原油(101.22,0.35,0.35%)期货、国债期货、CTA、境外代理业务推出的时机和条件已经相当成熟,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内涵将更为丰富。三是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参与进来,市场初步体现出机构博弈的特征。上述新形势,对期货公司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可以预见,2012年期货公司特别是大型期货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种竞争远远摆脱了此前以手续费为主导的低级竞争,而演变为以战略、人才、资源整合和差异化服务等为主导的全面竞争。 期货日报:海通期货在过去的几年快速发展,离不开公司制定的整体发展战略。那么目前海通期货正处于发展战略中的哪一步?2012年公司的主要发展目标又是什么? 徐凌:海通期货过去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靠的是以战略引导方向。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经营团队保持了比较超前的市场意识,抓住了市场的先机和发展的主动权,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2008年年初我们曾提出“扩大市场份额,夯实管理基础,构建核心竞争力”三步走战略。现在,我们的日均客户权益接近60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开设了23家营业部,分类监管评级获得A类,可以说第一步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步走了一半,我们的管理还不够精细化,分类监管评级也有提升空间;第三步则还任重道远。所以海通期货还处于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增长转型的过程中。 期货日报:海通期货在过去一段时间,在机构客户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是如何做到的? 徐凌:2011年海通期货的日均客户权益同比增长53%,机构客户日均权益同比增长93%,首家信托也通过海通期货在中金所开户,为股指期货市场带来新一类的机构投资者。总体来说,公司机构客户开发取得了一些进步,这主要是因为做得比较早,开发的力度也比较大。 期货公司靠经纪业务收入是不足以生存的,大型期货公司要靠利差、交易所结算费用的减免才能勉强盈利。开发机构客户虽然带来的手续费收入有限,但能提高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客户的能力。所以2011年年初,我们针对市场形势,确立了“机构、服务、产品”三条主线,把大力发展机构客户作为突破口;在组织架构上,进一步健全营销体系,成立了机构业务部和金融创新部,抽调精兵强将,整合机构营销力量;开发推出了“通宝利得”、支点等套利系统和量化交易策略,以强化对机构的服务。 期货日报:监管层这些年加大了创新业务的推进力度,放开了投资咨询业务,外盘代理等新业务试点工作也在推动,海通期货在这些创新业务中做了怎样的准备? 徐凌:我们前期针对各项创新业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各种研究和准备。比如在投资咨询业务上,我们鼓励员工报名参加资格考试,并提供各种培训和辅导,使公司首批获得投资咨询资格的人员达到了44人,占员工总人数的近10%。 目前投资咨询业务分为风险管理顾问、研究分析和交易咨询。从证券市场的经验和我们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后两项服务要形成盈利模式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为机构提供风险管理顾问服务则是一个比较好切入的角度,低风险、稳定收益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和量化策略极为适应机构投资者的需求,这也是我们致力于产品创新的重要原因。 境外代理和CTA业务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和探索中,但目前参与境外代理试点筹备的期货公司较少,建议监管部门扩大试点范围。另外,从丰富投资者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扩大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及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来说,我们建议尽快推出CTA业务,推出CTA实质上也有助于期货公司更好地开展投资咨询业务。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