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1,不仅日本的地震、海啸、核危机和标普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等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欧债危机还一直困扰着金融市场,去年上涨的便屈指可数(道指上涨5.5%,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西兰等次之)。展望2012,虽说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小,但能让大家感到“意外”的程度却远不如2008年和2009年,而从发展的眼光和技术现状来看,期市、美股或周边环境与沪深股市之间的联系则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三者全年远行的简单判断如下。 ——国际期市:盘局将延续,美元指数成亮点。以美国期市为例,虽然去年金价、油价与美元指数携手上扬,但多数品种相继遇阻回落,期市便由此前的风光无限陷入了混沌状态。以市场表现判断,美指在去年峰值处整理在所难免,可年线、季线与月线却连续收阳,中长期继续上行的希望就相当大,若能否冲过88的阻压,则将成为2003年8月后首次浮出海平面即上穿100的开始,其影响就不止是期市了。原油整理格局已成,115~120美元/桶将是阻力区,如跌破90~95美元/桶,75美元就会面临考验;黄金三年大牛市已经终结,避险功能也将褪色,如不能重返1750美元/盎司以上,那么考验1500美元就是迟早的事情,一旦失守,就很可能再下一、两个大台阶。CRB指数受外界影响要小些,技术弹升难过640,如跌破550,继续滑落就势在难免。 ——美国股市:驴象起烽烟,三大股指失颜面。美股逢大选之年的表现通常会较为出色,其中自1976年至今的九个大选年便有七年上涨,可2000年、2008年遭重创的程度却一个比一个厉害,如今又要面对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且债务规模已基本与GDP持平,而QE3是否推出及何时问世又是一大悬疑,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的口水大战很可能将更加激烈,加之欧债问题始终挥之不去,美股今年的不确定因素自然就更多一些,三大股指去年的强势风采也就难以再现。简单说,年初的惯性上冲势在必行,但1350点却是标普一道难过的坎儿(一季度尤为如此),一旦1200点失守,就很可能会再下10%甚至更多;不管今年涨跌,纳指很可能都将是最强的,不仅年内波幅将超过600点,而且很有希望挑战3000点大关。去年12月低点是许多市场都输不起的地方,下破就难免出现大滑坡,如影随形的英、加是这样,与美股若即若离的德、法也不例外,表现很差的日、意更是如此。 ——沪深两市:单边市难成,跌宕起伏拓区间。盘点2011年,深市重挫28.4%排名历史第五,沪市更以21.7%的跌幅跻身三甲行列(仅次于2008年、1994年)。由前两次情况看,大跌后次年一跌一涨,量能也是一缩一放,沪市年线又从未三连阴,这虽增加了今年上涨的希望,但现在毕竟不同于以往,周边影响也增添了2012年的变数,量、价、时无疑仍是寻找答案的主要途径。 量能统计显示,最近5年的周均成交、日均依次为8230亿、1720亿,期间最高周成交额为23970亿元,单日天量纪录是5442亿元(都发生在2010年11月),去年日均1054亿元,周均额也不过5043亿元,即去年是2007至今最低迷的一年。但由于缩量幅度高达54%,今年量能增加的希望就偏大些,而由经验判断,日均成交逾1400亿可能也不太大,7500亿对周均量来说也是上限水平;如继续萎缩,也不会低于日均650亿和周均3000亿太多;放量还是缩量,可能与年涨跌高度一致,两者可相互印证。估计年内单日地量可能不足550亿,天量将受制于3500亿,3000亿则是一波升势结束的重要征兆。 以股指运行看,沪深两市去年的月线分别有8、9根阴线,阴气之盛堪称历史之最,今年阳气提升的可能就相当大。虽说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底后的大涨在波浪方面仍难以准确定性,但两年多来处于调整格局中却是不争的事实,月高点连线又以近24点、160点的速度下移,该线1月份约在2850点、11710点,就是说,反弹形成越早,高度就越乐观;若以周为单位来统计,沪深大盘去年四季度、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值依次约为2360点和9850点、2500点和10800点、2680点和11600点,它们势必也会构成日后重要的阻压。近三年两市波幅呈明显的递减状态,今年高低点落差很可能会不低于1000点和5000点。据此推测,沪深大盘年内低点有可能低至1850点、6700点甚至1600点、6000点左右。从以往大跌20%以上的情况判断,今年如果上涨的话,收盘可能约在2475点、10100点上下,而若下跌则可能会收在1950点、7150点附近。 从时间方面来说,每年高点多在二季度,下半年几率最小;低点分布虽较散乱,可下穿1月低点却多在年中或年底。如果今年2月上涨,3月、10月就至少会有一个月是下跌的,而若下调,3月、10月将至少有一个月是上涨的。从历史表现看,春节前一周上涨概率非常大,沪市历史上只有3次下跌,近10年还都是收涨的,今年有所改变的可能就偏大点。 可见,今年较确定的或许就是上冲下突拓展空间,全年不见得一定会上涨,一月预言或许也不那么灵验了。至于市场机会,很可能依然是受政策扶植的行业中的优质个股,近年来一直受追捧的消费类群体可能就不会再那么强势了。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