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市场上有关白糖国家收储的消息频出,国内期现货糖价均走出了一波“政策性”上涨行情。不过,在海通期货白糖高级分析师关慧看来,经过去年年底至今的600多点的扬升之后,糖价上涨阻力加重,其中郑糖主力1209合约期价趋于稳定,市场对于白糖国家收储题材的炒作已进入尾声。与此同时,白糖的金融属性开始减弱,商品自身的供求定价属性正在主导行情发展。 据了解,当前市场关于白糖国家收储传闻中最多的是预计收储总量为150万吨,收储价格为6550元/吨。1月21日广西发改委已经下达广西短期储存食糖计划,安排广西11家企业储存食糖,总量为90万吨。市场预期,国家白糖收储计划的正式出台将对国内糖价进一步走高带来一定支撑。 “持续炒作白糖国家收储消息是不可取的,当前国内2011/2012榨季糖企生产已进入高峰,糖市供应增长迅速,而消费要等到5月份天气变暖以后才会有所起色,糖价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较低。”弘业期货白糖分析师周競认为,当前糖价涨跌的关键在于市场供需关系,如果后期国内糖市出现大规模的供应过剩,那么糖价自然会随之出现下跌。据周競介绍,自2011/2012榨季开榨以来,主产区尚未发生之前预期的冰冻灾害性天气,糖料蔗生长情况良好。虽然当前广西等产区出现了糖料出糖率降低的情况,但产区剩余尚未砍收的糖料蔗仍然在进行糖分积累,后期砍收的糖料蔗的出糖率预计将有所提高,而且本榨季不少糖厂的开榨时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迟。另外,当前主产区糖企整体产糖量已经略高于去年同期,如果生产线顺利开榨,本榨季末白糖产量达到糖协预计的1200万吨难度不大,市场希望通过减产来拉动糖价上行不太现实。 中大期货白糖研究员骆晓玲认为, 现阶段国内糖市明显受到了政策面的影响。在糖市消费转入淡季的情况下,收储政策短期内对糖价的推升作用较明显,但长期来看,由供需矛盾决定的价格向价值的回归趋势不变。 关慧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经历了连续三个榨季的供求紧张之后,2011/2012榨季全球食糖主产国进入了糖料增产周期,食糖产量的增长使得全球糖市从供需偏紧转为供应过剩,基本面宽松格局决定了国内外糖价的上行将承受很大压力,估计国际原糖期价将继续维持在22—25美分/磅的宽幅振荡。而在国内外糖市增产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却未见起色,产区采购有迟迟没有明显改善迹象,销区则基本上以随购随销为主。随着消费淡季的到来,2—3月份产区将面临较大的现货销售压力,届时郑糖价格将顺势回落。 近年以来,国内糖企经过一系列整合兼并出现了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定价能力和市场的掌控能力得到了加强,这一点从郑糖仓单注册分布地区以及期现货糖市近两年的表现可以得到一些佐证。据关慧介绍,自2010年以来,郑糖注册仓单数量和有效预报数量一直处在历史较低水平,2011年全年注册仓单数量日平均为1897张,有效预报数量日平均为893张,甚至在当年11月和12月份曾呈现连续两个月基本为零仓单注册的现象,这与郑糖主力合约平均超过50万吨的日持仓量形成鲜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由于现货价格高企,现货商注册仓单的意愿不强。 糖价既然要脱离政策支撑向自身价值回归,那么国内白糖生产成本究竟如何?会不会达到涉糖企业和机构所估计的6700元/吨呢?据记者了解,糖料蔗进厂成本在整个糖企制糖成本中占有绝大部分比例,按照当前12%的出糖率计算,平均8.3吨甘蔗能生产1吨糖,加上短途运费(视距离长短而定,一般为30元/吨),则每吨糖的甘蔗进厂成本在4400元/吨。以涉糖企业和机构普遍采用的估计成本的方法计算(甘蔗收购成本占总含税成本的80%),2011/2012榨季广西产区白糖含税销售成本约为5500元/吨。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国内糖企工业库存同比增加62.38万吨,环比增加149.75万吨,均明显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值。在预期进口量依然高企的情况下,2011/2012年榨季国内糖市供需形势将表现为宽平衡甚至过剩。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我国进口食糖49.45万吨,较11月份增加7.62万吨,比2010年12月份大幅增加36.96万吨,同比增295.62%。2011年我国累计进口食糖高达291.94万吨,创历史新高。目前,国际原糖期价在23美分/磅附近弱势振荡,我国进口泰国糖的成本仍6000元/吨附近,相比广西产区白糖现货价格,进口糖仍具有比价优势。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