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白银期货或率先登陆上期所 最快一季度推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2-03 09:05:41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回顾近两年,白银价格可谓“出尽风头”。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国际白银价格较2009年上涨了75.63%,而2011年国际白银均价更是再创35.12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同比涨幅74%。国际白银价格暴涨暴跌使得国内投资风险与日俱增,而作为锁定企业收益和成本的重要避险工具,推出白银期货一直被业内所期待。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白银期货有望率先推出,并且可能延续大合约形式。

白银价格暴涨暴跌

推出白银期货正当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日益密切。2010以来,国际贵金属交易市场上多个品种出现连续性暴涨暴跌行情,白银更是表现突出。2011年第三季度,白银价格连续出现三次出现超过5%的下跌行情,剧烈波动令恐慌笼罩着整个白银投资市场,许多投资者因缺乏避险工具而损失惨重。与此同时,虽然上海黄金(1760.30,1.00,0.06%)交易所早已推出白银(T+D)投资产品,但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回避高风险的交易需求。这种白银(T+D)是上海黄金交易所以现货品种配合递延品种方式推出的交易品种,虽然具有双向交易功能,但在交易规模、交易时间以及其他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广大投资者迫切需要回避市场风险的工具,对上市白银期货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日前表示,推出白银期货的相关条件已经成熟,白银期货有望在新品种之中最早推出,上期所筹备已久。但并未透露上市白银期货的具体时间表。

可能一季度推出

延续大合约形式

另有权威人士向《证券日报(微博)》记者分析,白银期货的上市时间可能锁定于2012年2、3月份。依据是:一,白银期货各项筹备工作已步入尾声,各种条件日渐成熟;二,目前上市交易的黄金期货迫切需要推出白银期货等品种来完善贵金属期货品种交易体系,从而形成黄金白银齐头并进的格局。

“2011年全球经济相对复杂,大宗商品价格会有所调整,但无序波动仍是常态,白银具有货币属性,是投资者亲睐的品种之一,当前上市白银期货对于广大涉银企业管理风险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国际期货常务副院长王红英(微博)指出,首先,从工业属性来看,白银的需求稳定,相关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能够有效稳定企业收益和成本;其次就期货市场而言,白银期货能够完善市场品种体系,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最后,带动白银的产业链进入期货市场,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业内人士分析,白银期货将延续铅、焦炭、甲醇以及近期郑商所修改的普麦期货等“大合约”模式。

黄金期货上市以来,活跃度始终不及预期,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黄金期货合约规甚至有修改可能。如果白银期货继续以大合约的形式登台,是否会走黄金期货的“老路”呢?对此,浙商期货贵金属研究员冯晓表示,白银品种的市场认知度较高,加上近两年行情波动大,上市后应该会有不错的流动性。另据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白银延期业务日交易量超过200万公斤,为2010年同期的近10倍。

中粮期货首席投资顾问王在荣表示,新品种推出都存在一定磨合阶段,也就是投资者需要一个熟悉过程。早期交投热情可能有限,不过随着认知度的不断提升,相信白银期货也会达到此前的交易预期。另外,白银是贵金属组成部分,中国的白银生产、消费大国,上市白银期货利于发现“中国因素”所表现的定价权或话语权,反映白银期货的真实价值,指导现货企业的生产规划,为广大投资机构提供价格信号。

此外,在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剧烈的背景下,国内白银市场缺乏价格发现、回避风险等工具,白银期货的推出,不仅使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具备了风险对冲的平台,也能够发挥白银期货的价格信号引导功能。而以大合约形式上市可以抑制过度投机,更好地实现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功能。

无论从产出还是需求来看,我国白银市场的规模都较为庞大。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拥有大概11.65万吨的白银储量,排名位居全球第六位。全球知名贵金属咨询机构——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2010年估计,尽管2009年中国工业用银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0%,但仍达到3520万盎司(1095吨)。特别是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电子电器行业和汽车产业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银价格的剧烈波动给这些行业生产和经营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从而也波及世界市场上相关行业和领域。广大现货企业需要有白银期货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