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振兴规划已经得到国务院初步认可,九条建议中,收储计划、降低电价、合理调整税费、加快产业战略重组等内容已取得共识,只有“降低电价”这一条建议未通过。 “这只是初步结果,还要经过国务院办公会再次讨论审议后,才能确认最终方案。”权威人士告诉记者。 如果不出现重大调整,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排名靠后的有色金属行业,其振兴规划却有可能较早付诸实施。 降低电价被否定 “降低电价建议被否定,主要是影响面太大,涉及整个煤电市场的影响。”来自有色金属相关部门的权威人士说,“包括企业直购电试点的建议,也被否了。” 2008年自9、10月份有色金属价格暴跌以后,云南等地方政府开始出台优惠电价政策。由于电价已经占到电解铝成本的三分之一,因此,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规划建议将这一试点扩大到河南、山东、甘肃、青海等地推行。 “企业直购电试点是短期权宜之计,不能将其作为解救行业的长效政策。同时,优惠电价实际违背了中央的政策意图,违背了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即使推行这一试点,还要依靠政府财政收入进行补贴,在整体经济形势不好,地方政府财政吃紧情况下,很难有能力落实优惠电价这一政策。”上述权威人士透露。 来自企业的声音也认为:“电解铝用电量最大,这个提法从行业自身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建议,但是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就可能不适用。目前电力行业亏损严重,再度降价的可能性很小。” 在有色金属振兴规划九条建议中,降低电价和国家收储是当下最有力的政策。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规划建议:“推进重点骨干企业直购电试点,降低电价,鼓励煤-电-铝产业一体化,将优质资源配置给重点骨干企业。” “通过降电价解决困境,这是在转移行业矛盾。”来自中国铝业(601600,股吧)公司的相关人士说,“有色金属行业目前的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即使没有经济危机,这样的困境也会出现,经济危机不过是提前了困境的到来。” 也正是基于此,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特别提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淘汰落后、合理配置资源等政策内容。 规划提出要加快铜、铝、铅、锌等几个重要金属产业的战略重组,推进中国铝业、江西铜业(600362,股吧)、铜陵有色(000630,股吧)等国内龙头铜企对行业的重组;以中国铝业为核心,通过产业的进一步重组,提升铝产业集中度;支持中金岭南(000060,股吧)、广西有色、云南冶金集团、湖南有色控股集团等分别整合本区域内铅锌企业。 目前,铝、铜、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企业面临消费萎缩、需求不振、产品价格急剧下跌、库存迅速增加、减产停产范围不断扩大。 国家已经开始收储 国家收储和降低电价是短期内提振行业立竿见影的对策。虽然降低电价的建议没有通过,但是有色金属收储计划已经率先进行了。 按收储计划,铝收储100万吨,铜收储40万吨,铅锌收储40万吨。此前的2008年12月25日,国家物资储备局已经收储29万吨铝。其中中铝占15万吨,青铜峡铝业、中电投霍林河煤电、云南铝业等7家公司各2万吨,收购价为每吨12350元人民币。 “预计年后会展开新一轮的收购。2009年1月22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的库存已经达到47.1万吨,而2008年10月还不足20万吨。三个月的时间,连续暴涨,1月21日,单日库存增幅达到15425吨。目前铝的库存也达到264万吨,1月21日一天就增加9万吨。这些压力都显示,迫切需要国家进行收储。”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说,“预计年后会迎来新一轮收储。” 尽管中铝新闻发言人表示,公司的电解铝产量300万吨,国储局的采购量占5%,对中铝帮助有限,但这次收储还是对铝的市场表现带来了明显的提振。 “这次收储,结束了连续下跌。之前,铝的市场价格已经跌到了最低点10870元,收储之后,价格上涨,截至今天中午11点半,虽有下跌,价格也达到11280元。”1月22日中午,中期期货分析师吴铮铮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说。 有色行业振兴规划的九条建议: 一、坚决贯彻落实产业发展政策,突出保重点,保先进生产力,通过有保有压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二、抓住机遇,建立平台,有效加快境外资源开发利用进程; 三、尽快落实收储计划,提振市场信息; 四、推进重点骨干企业直购电试点,降低电价,鼓励煤-电-铝产业一体化,将优质资源配置给重点骨干企业; 五、由政府引导,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的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六、合理调整税费政策,鼓励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和短缺原料进口,扩大出口; 七、恢复和扩大加工贸易试点范围,保持国内先进生产能力的产能利用率; 八、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改的支持力度,提高先进生产能力的产业比重; 九、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对社会的承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