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成品油机制改革或成天然气价改基石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2-14 10:27:26 来源:隆众资讯

2月14日报道:

2012年2月8日零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汽柴油涨幅均为300元/吨(汽油约0.22元/升,柴油约0.25元/升)。调整后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均价分别为9380元/吨和8530元/吨,分别上调3.30%和3.65%。

由于汽车使用天然气与汽油具有较为明显的替代关系,按照国家要求各地原则上按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与汽油最高零售价比价不得低于0.75:1进行调整,而目前两者的比值在0.61-0.64之间,低于国家要求基数。但隆众资讯认为:此次成品油调价短时对车用天然气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成品油价格改革对天然气价改有一定的参照意义。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相对偏低,许多天然气企业亏损较大,生产积极性不高,自身产量无法满足持续高涨的需求,需要大量依靠进口,预计到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0%-50%左右。本身资源不够用就只能按照市场机制承担国际价格,成品油如此,天然气也将如此。2011年末,天然气价格改革终于破茧而出,明确一点此次价改目的就是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开放市场。可以看出前几年进行的成品油价格改革机制已见成效,成为天然气价改的一个重要参照。

从无到有,天然气价格改革试水粤、桂已过多日;从分区试点到全国推行,遥望漫漫价改之路,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已知及未知的问题值得深思,更有层层困难有待于解决。每个作为试点的地区都是新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试金石,是事关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发改委当初选择粤、桂两地作为此次价改的试点地区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由于两地天然气气源多样,样本性较强,因此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
 再者,粤、桂两地使用的天然气多为进口澳气和卡气,由于进口气定价完全市场化,故价格相对较高;即便使用西气东输、川渝等国产气,作为几乎是管输最后一站的粤、桂两地气价较全国其他省市依旧偏高。而此次价改规定的粤、桂门站价格分别为2.74元和2.57元,低于目前两者现行使用的价格,如果加上门站到终端用户的配气费用,此次价改对居民用气价格影响并不大。

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天然气气源基数远远小于需求快速增幅的阶段,此时推行价改可谓是适时出击、顺理成章。目前,我国天然气用量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4%左右,而表观消费却正以每年15%-19%左右的速度大增,虽然产量保持匀速增长,却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国内各类天然气消费需求。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消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升至8%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国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维持在20%-25%左右,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40%-50%之间。早在发展天然气产业之初,国家为鼓励进口及增加天然气利用率大量进口国外天然气,久而久之对进口气源形成一定依赖,这对我国本土天然气的气源开发、开采利用造成一定制约。而此次价改规定了最高限价及进口规模,有条件限制调控进口量,大力鼓励国内气田开发。

此次价改的最终目的是将天然气产业市场化,而市场化的实质就是竞争,其核心条件则是气源问题。据隆众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石油供应量约为1300亿立方米,较2010年增量200亿立方米左右,占全国总供应量近八成。因此,无论是从上游开采还是管道输送来看,中石油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其他天然气企业很难与之抗衡。仅从这一点上看就与价改初衷——产业市场化相违背。不可否认,这也是摆在当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价改不仅仅是控制价格,关键点在于在我国能源产业生产经营国有化的情况下,如何开放天然气市场的开发经营。

隆众资讯燃气分析师梁胤哲认为:由于利润亏损,许多生产企业开工积极性不高,因此,可以通过采取产销分离的方式将生产企业引入竞争机制,由“一支独秀”转为多家竞争,刺激行业能动性,从而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再者,制定统一的管道运输费用测算体系及相应参照参数和配气费,避免地域差异和投资者回报率风险,鼓励用户积极使用天然气。适时引入价格成本倒逼机制,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使实际的成本低于使用价格,赢得市场,这样才不会让价改成为涨价的代名词。(发自淄博)

责任编辑:伍宝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