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先生做客“和讯网2012年中国私募明星访谈”,接受和讯网专访。张剑辉认为做高频交易的、稳健或保守型的、持续稳健或优胜的、采取一些对冲策略这四类 私募基金 在2011年业绩相对较好。 和讯基金:回顾2011年的私募表现,仍然能够发现32只产品是实现了全年正收益的,请问这类正收益产品它们为什么能取得正收益,他们属于哪类私募? 张剑辉:实际上概括起来,我们也不完全拘泥于这32个正收益的。相对2011年业绩上排在前半边的其中有三十几只是正收益,还有一部分是小幅亏损。我们大概概括起来有这样四类: 1、做高频交易的,或者操作相对活跃的这批管理人。2011年的市场,在整体下跌,同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周期,或者一个行业里的行业比如上游行业、下游行业的周期重合,你的机会和风险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我们说市场马上要涨起来或者某一个板块涨起来,一周涨完了然后马上是一个快速的风险释放。这样的情况下,高频交易或交易特别活跃的管理人,他的操作策略可以把握短线或超短线的机会,所以无论管理型还是结构化,比如排在前面的紫石投资、 呈瑞投资这种去年大家都能够记住的名字,还有 展博投资 、中睿合银 、 泽熙投资都采取特别活跃的管理人,这些管理人的产品三十多只产品里占比最大的一类。这是高频交易去年表现最亮丽的一面。 2、稳健或保守型,2011年稳健或风险控制下的市场,注重稳定的管理人员,风险相对靠前,比如他的产品在相对正收益或零收益附近,比如 麦尔斯通信托或云南信托下的“ 中国龙 ”系列由于采取稳健的策略,去年是排在前面的。 3、持续稳健或优胜的有一批,这些群体里去年大部分是受到一定损失的,但做得好的他损失少一点,这些人做得比较长了,可能在私募领域里也做了三年到五年了,他已经经历了前面一轮市场周期的冲击或洗礼,也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或方法,在择时或选股方面有自己的一定心得,他通过一定的市场相对长的波段把握或个股把握,去年做得也还可以,但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损失的。 4、采取一些对冲策略,或者因为它的投资标的可能市场上很少人,就是在阳光私募这个领域大家并不怎么去关注或参与不多,我们姑且把它概括为另类投资的类别,包括刚才提到的采用股指期货做对冲,还有本身参与了增发,参与了大宗交易,甚至参与了比如债券或商品期货,这些相对另类的策略里会有一部分人他实现了比较好的收益,这一部分群体在刚才提到的三十多只产品里占据一定的数量。这是大概去年做得好一点的几类。 和讯基金:我们再看看做得不好的,九成的私募处于亏损状态,业绩是非常不好,清盘的现象也是接二连三的。据统计,去年累计清盘的 阳光私募产品 市场达到187只,非正常清盘的产品数量达到51只,占比27.27%,明星公募基金经理 王贵文 甚至清盘了旗下几乎所有的产品,您怎么看待私募清盘的现象? 张剑辉: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以后只要这个行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比如一千多只产品,一千多个亿的规模,我相信以后无论是的市场环境还是不好的市场环境下,以后我们每年都会看到清盘的。私募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市场化运作,同时它面对高端客户,就是特定客户的投资理财产品,它本身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规则在这个领域里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的,海外对冲基金经过快速发展完以后每年大概有平均15%的淘汰比例。所以,我们这个行业虽然说距离海外对冲基金规模的体量和数量相差甚远,但毕竟实现了一定的规模,一千多亿规模,一千多只产品,这里面也会有淘汰,因为这里面会有你操作不当,有些是你能力有限,有些是操作不当,因为投资有很强的运气成份,牛市也有可能因为操作失误最终形成损失的。以后达到这样的规模,这样的进出我觉得很正常。还有两个角度,这样的现象在国内发生得越来越多了,我觉得有两点大家可以来思考或大家来参考的。 第一,对于私募或对冲基金退出或被迫清盘,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的风险控制做得不好,这个不好可能有两种,一是你本身没有很好的风险控制制度,二是你设定了这样一个制度但执行得并不好。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保护住你的收益,尤其像我们现在只能做多头的市场环境下是私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2011年,说市场因素,大家把责任一定程度上归到市场身上,刚才你说了整个行业亏了18%的损失程度,也暴露出我们行业有一定的风险控制方面做得还并不能让人十分满意,甚至有些时候在投资上我们管理人还有一定的博弈成份在里面。这一点,18%的损失说大不算很大,说小也不小,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让我们的私募和行业适当思考思考这个数字或现象。 第二,私募这个行业实际上它的准入门槛并不高,这也带来一个可能的现象。有一些人可能并没有想清楚或者自己来创办一家私募或投身到这个行业,想得不是很清楚,可能有一点冲动或者略带盲目地投身了这个行业,你也不能排除可能也有极少数的人来到这个私募行业或创办一个私募本身有投机性的行为。那么这些人里我相信,要么是你本身准备不充分,要么你带着投机的心理来的。在未来的淘汰,这些人里肯定绝大部分要被淘汰,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竞争很激烈,这个群体绝大多数更主要的就要被淘汰。这种淘汰行为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对整个行业,包括投资者肯定的,另外对整个行业会有负面影响。 从监管角度,我们也可以来看一下,现在我们对私募的监管在逐步地纳入日程,我们在鼓励这个行业或支持这个行业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同时,我觉得可以考虑制订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退出机制,你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但你做一些有伤害投资者或市场的行为,我可以马上让你退出。 和讯基金:这样实现监管。 张剑辉:对,就是你可以来,也可以马上就让你出去,如果你有损投资者或有损市场。 和讯基金:就是把它制度化。 张剑辉:对。 和讯基金:除了制度上。除了业绩和清盘之外,私募还有哪些压力需要面对? 张剑辉:从2011年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在经营层面上也有一些压力,但肯定没有业绩,因为私募的收入是两个部分,一是固定的费用,二是业绩报表,就是浮动的费用,没有业绩就没有浮动费用,首先反映到你的经营上肯定有成本压力。 第二,刚才我回顾过往的私募发展时提到过,有不断来自公募或券商等资产管理或分支领域的优秀人员投身这个行业,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很重要的推动因素,但是我们从2011年可以看到,私募的这种人员流动,包括人员流失,这个流动可能有同行之间的,比如从A私募到了B私募,但流失是从私募回流到公募或者券商,这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甚至一些高级别的人员,包括以前的合伙人或者里面级别比较高的高管人员等等,这个现象是比较多的。 这里面可能也有本身作为一个行业内部的资源重新调配的因素,但我觉得整个行业可以去思考一下,的确是,我们私募里面很多私募人员或核心管理人员,或者说老板吧,大部分来自于公募或券商,他投身到私募或成立这家公司的时候,很多时候是顺其自然或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他在券商经营的模式。可以看到有很多私募团队其实是不小的,一个投研团队,有相当一批比如6、7个人的投研团队,大一点的可能有十几、二十几个人的投研团队,对于大团队的偏好和我们银行渠道在选私募的时候一些参考标准上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回过头来看,在你整个行业规模还是处于目前这种水平下,对于绝大多数私募来说,你实际上难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平台和机制,能够挽留或留住或吸引住这么多的人员,所以私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后,当它团队里的这些人,一定程度上越来越优秀或者经验越来越好,在这个行业里适应性越来越强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流向公募或券商这些平台更大的这个领域的现象。这是我觉得在2011年,除了业绩、发行等方面,整个行业在经营层面上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但实际上概括起来,无论是业绩、发行还是经营的压力等等,我觉得都是对行业高预期的修正,就是这个高预期有几个方面,包括业绩的高预期,就是大家为什么觉得这个业绩会这么差,是有一个很大的高预期,就是你之前预期私募基金要特别特别好,每年都要给我创造百分之十几、二十,甚至百分之二十、三十的收益,对于这个高预期的修正;包括对私募行业竞争发展速度高预期的修正,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行业,知道发展前景很好,可能会特别快速,今年一千亿,明年可能就两千亿,后年就三五千亿,我发出的产品是否就要两三亿来,现在我的团队没有问题,我现在的运营成本300、500万,只要我多发5个亿就可以负担下来。对于经营高预期发展的修正,这种修正只在一千亿量级的层面上能够适当地暴露出来,大家能够沉淀下来,把这个预期在一定层次上也做到自身修复的话,我觉得对行业接下来的平稳发展也不能完全说是坏事。 和讯基金:也就是说任何行业都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张剑辉:对。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