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前三季自营亏9100万元,5只集合理财产品全部沦陷 这是郭来生到东北证券的11个年头。 2001年,36岁的郭来生离开大鹏证券综合研究所,出任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2006年升任自营部总经理,2009年,组建上海资管分公司任总经理。 从研究所所长到自营部老总再到资管老总,东北证券自营和资管的投资风格可谓深深地烙下了郭的印记。 2011年前三季东北证券自营亏9100万元。5只集合理财产品2011年全部沦陷,资产规模缩水55%。 “自营和资管业务最能体现一个券商的投资能力和投资风格。”上海某券商分析师如是告诉记者。不过对此,当事人郭来生辩称,不是激进而应该说是采取了积极的投资策略。 自营重亏拖垮业绩 东北证券2011年净利润预计亏1.74亿元,在上市券商中最差。 受市场环境恶化及公司自营业务规模较大的影响,2011年前三季,东北证券自营亏损9100万元,使得整体业绩同比大幅下滑105.58%。 “东北证券自营盘仓位很高,因此,赚的时候赚很多,亏的时候也亏得很惨。”安信证券分析师杨海建表示。 2010年上半年,东北证券自营规模为9.1亿元,却录得1.87亿元亏损,不过,下半年,随着在2319点处的反弹,东北证券自营2010年盈利2.03亿元,规模增至20亿元。 “自营规模从最初2亿到20亿,如果时不激进是不行的,特别是对于规模小的券商。”深圳投行人士表示,“平心而论,东北证券的自营做得是挺不错的。” 2007年的那一轮牛市中,东北证券自营曾获得7.25亿元收益,并创造了247%的投资收益率。而2008年股指不断创下新低,也能获利2070万元。 “自营的业绩大起大落,也使得东北证券的整体业绩并不稳健。” 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自营业务在东北证券盈利结构上占比为1.86%、21.67%、11.96%和5.64%。 资管缩水55% 东北证券自营业务一贯以激进著称,其实,资管业务也不遑多让。 目前,东北证券共有5只集合理财产品,分别是东北1号、2号、3号、5号和融通一期,成立总规模62亿元。不过,截至今年2月10日,5只产品净值无一例外全部缩水,5只产品资产规模合计仅28亿元,缩水达55%。 “券商集合理财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是偏股型和混合型产品,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大家都亏,去年缩水40%也挺普遍的,覆巢之下无完卵。”北京一位券商资管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资管老大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资管规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减,中信18只产品成立规模为242亿元,而截至今年2月10日,规模仅为122亿元,缩水达50%;国泰君安19只产品资产规模缩水达37%。 规模缩水严重,不少分析师将原因总结为激进的投资风格。的确,东北证券资管产品的股票仓位基本维持在70%以上,其中,东北证券1号成立以来平均股票仓位为74%,在2009年和2010年一季度,股票仓位都达90%以上。 缩水最厉害的是东北1号,成立规模为6.1亿份,目前只有1.76亿份,缩水65%,而东北融通一期规模仅有1.14亿元,距离一亿元的清盘红线仅一步之遥。 东北证券5号于去年8月成立,成立份额为11.5亿份,截至去年12月31日,份额只剩下8.4亿份,缩水27%。 “东北证券集合理财产品比较单一,风险偏好较高,遇到系统性风险时,往往亏得比较多。”上述资管负责人告诉记者,“郭来生以前是做自营的,也就是做股票,偏好股票型产品也不足为奇。” 2009年,郭来生离开自营部,走马出任上海分公司(资产管理)总经理,并升任副总裁。目前,东北证券旗下的5只集合理财产品中,其自身管理的2号产品就为股票型。 去年重庆啤酒黑天鹅事件中,东北证券资管产品也踩中了地雷,5只产品有4只均重仓重庆啤酒。其中郭来生管理的2号和融通一期分别持有55万股和23.5万股,位列重仓股第二和第一位。 “东北证券经常集中持有某只股票,将大量资源配置在高风险股票上,资源配置方面不合理。”一名长期跟踪东北证券的分析师说,“去年多只产品共同持有重庆啤酒,决策单一化,风控没做好。” 资管人才之困 东北证券资管业务管理团队仅郭来生和王明威两人。资料显示,王明威为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 自从东北证券2009年8月成立第一只集合理财产品以后,郭来生和王明威轮流担任产品的投资主办。其中,东北1号投资主办为王明威,2号为郭来生,3号为王明威,融通一期为郭来生,5号是郭来生和戴群中。 戴2009年加入东北证券上海分公司,曾供职中煤信托东北分公司证券部、吉林天信投资证券投资部。 “像东北证券这样只有2位投资经理的券商的确比较少。”上述北京券商资管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都是每个产品配搭一个或者两个投资经理。” 根据东北证券上海分公司去年8月招聘信息,有10个职位招聘37人,投资主办8人,研究人员10人。 责任编辑: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