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现货市场£企业

浅析我国棉纺织产业升级途径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2-03-05 09:29:51 来源:期货日报网

我国的棉纺织行业横跨农业和工业两个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我国棉纺织产业市场环境接近于完全竞争,产业内各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且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较大,行业利润不稳定,市场竞争力较弱。本文尝试对我国棉纺织产业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并结合纺织各环节的运行情况,浅析提高纺织产业竞争力、改善产业运行效率的途径。

行业概述

入世10年来,我国的纺织产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状态。201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4786.5亿元,同比增长26.8%。纺织行业总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项目增长缓慢,行业利润增长持续回落,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纺织产业的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以廉价劳动力作为主要支撑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已逐渐丧失了成本优势。

棉花产量不稳定

我国植棉历史悠久,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常年植棉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产量在600万吨左右。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每年棉花消费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缺口在400万吨左右。由于棉花种植费工费时,且种植补贴远不及粮食作物,尽管收益略高于粮食作物,但棉农植棉意愿低,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再加上受极端天气影响,我国的棉花产量近年来下降较快。

1.种植缺乏统一规划

按照地理区位,我国的棉花种植可分为三大主要区域: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新疆棉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5%,黄河流域棉区约占25%,长江流域棉区约占10%。除新疆棉区棉花种植成规模以外,其他棉区种植比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种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棉农。每年的3月至5月是棉花播种期,由于比粮食作物费工费时,如果收益跟粮食作物持平,或者略高于种粮收益,棉农便不会考虑种植棉花。

2011年,国家出于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的考虑,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预案,2011年9月1日—2012年3月31日,按照19800元/吨的价格敞开不限量收购棉花。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对稳定棉花种植面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011年我国植棉面积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12年国家延续了棉花收储政策,同时提高收储价至20400元/吨,市场预期收储政策稳定棉价的作用不足以弥补棉价下跌导致的面积下降。国家出台棉花收储政策有利于稳定棉花生产,有利于棉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产业升级铺平了道路。

2.种植成本上升

棉花种植成本变化图  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棉花的种植成本也有所上涨。2010年棉花价格较高,种植面积有所上升,不过植棉成本也迅速攀升。2011年棉花产值为1995.1元/亩,其中总成本1584元/亩,净利润411元/亩。总成本中每亩物质与服务费用585元,同比上涨39%,人工成本782元,同比上涨9%,土地成本217元,同比上涨24%。物化成本中,种子50元,化肥165元,农药、农膜和农家肥200元,机械租赁150元,其他20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棉花每隔15天就要修整一次,还要定期浇水,及时通风,且采摘期较长,棉农如果种植棉花,就无法外出打工。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对粮食种植补贴明显多于棉花。目前,农民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2011年每亩共计补贴98元。而政府对种棉补贴较少,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农民植棉意愿明显不如种植粮食作物。

3.质量得不到保证

我国分散的棉花生产决定了棉花质量差异较大。棉花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棉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国内研究棉花种子的机构数量繁多,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且每年的棉花质量情况对比性不强,不利于棉花种植的长期稳定发展。棉农采摘棉花后,往往先在自家存放,存够一定数量后再统一出售。由于条件有限,存放过程中很容易掺入异性纤维,质量等级受到影响。另外,棉农售棉习惯也影响棉花的交售进度,大部分棉农都有存棉观望的心态,不仅影响了棉花的光泽和韧度,也影响了棉花的流通,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加工流通利润微薄

目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众多,但整体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棉花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企业就面临亏损的风险。据中国纤维检验检疫局数据,截至2012年3月,2011棉花年度全国共有1710家加工企业参加棉花公检,也就是说目前全国至少有近1700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新疆、山东、河北和湖北等棉区。另外,国内普遍存在数量庞大的小型棉花加工厂,主要为周边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加工籽棉,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

棉花加工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为加工费和副产品。目前市场普遍的加工费用新疆为800元/吨,内地600元/吨,除去电费、工人工资和设备折旧等费用,加工费基本可以勉强维持企业运转。而受其竞争品豆油和豆粕价格波动变大的影响,棉籽和棉粕等棉副产品的价格波动也有所放大,加工企业的利润并不稳定。近两年,由于价格大幅波动,棉花加工业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棉花价格上涨时,加工企业买不到棉花,而下跌时,巨大的亏损又令企业难以承受。部分加工企业选择订单式加工,先找好棉花买家,谈好价格之后再开始加工,规避了一定的风险,更多的加工企业选择了棉花期货作为规避风险的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棉花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缺口长期存在以及进口棉商进入国内市场的诸多因素影响下,国内的棉花流通企业应调整经营理念来应对挑战。结合国情,棉花加工企业应积极构建自己的渠道,可以通过国内的专业化棉花合作社掌握资源,与下游纺织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优化棉花流通结构,同时通过棉花期货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实现稳定的加工利润。

行业整合不可避免

纺织行业作为产业链中承接原料和成品的部分,包含纺纱、织布和印染等多个环节,在棉纺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的纺织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2011年全年开工率仅为75%。据估算,2011年全行业产能过剩率在20%左右,而新增的纺织项目争相上马,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同时,纺织行业在服装产业投入过高,而在家纺等其他方面投入明显不足,也限制了发展的空间。

棉纺织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运行良好,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自主创新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国的纺织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在产品研发和设计方面与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制约了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疲软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欧美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会持续疲软,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纺织业的困境。因此,我国纺织业必须改变以量取胜的经营模式,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重塑我国在全球纺织价值链中的地位。

近期公布的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了行业发展方向,即行业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至“十二五”末,全行业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7.5%,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例达到48:27:25,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销比例。

服装产业期待创新

服装产业是棉纺织产业链的最末端,不仅实现纺织商品的供给,也是回收资金、实现产品价值、保证产业链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内服装品牌的增长速度较快,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的考虑使得服装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所忽略,服装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而由于欧美经济的疲软,我国出口至该地区的服装数量明显下降,服装企业不得不扩大非洲和东盟等地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大国内市场的营销力度,试图通过新的市场份额的增长来填补市场缺口。

综合来看,国内服装企业正处在艰难时期,全球经济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价格波动剧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压缩着行业利润,服装行业一方面消化着产业链上游传导来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国外服装大鳄的残酷竞争,不得不思考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之路。产业链的竞争不仅打破了服装企业原有的生产模式,也注入了新的思想。目前,服装企业也开始尝试从原料生产到最终的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如国内服装品牌雅戈尔(10.50,0.08,0.77%)不仅拥有国内最大的服装制造基地,还进入了棉花种植领域,形成了原料种植、纺织、成衣设计制造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实现终端产品的最终价值,通过内部高效的管理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内的纺织企业树立了榜样。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棉纺织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却存在着上游研发投入不足、中游技术装备落后、下游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滞后等缺点,淘汰落后产能、整合产业资源将成为纺织产业升级的关键。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面对来自印度、东盟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品差别化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改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体系当中的低位,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棉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才是真正的出路。

1.棉花生产规模化。棉花生产规模化指的是在现有的生产基础上,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扩大棉花种植规模,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推广先进的棉花品种,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采用机械播种和采收,提高劳动效率。棉花生产规模化将稳定植棉面积,不仅可以疏通棉花购销渠道,保证棉花供应,还可以采用期货手段规避价格风险,增强棉农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棉农的种植收益。

2.纺织纤维多元化、面料功能化。目前,我国棉花纤维在纺织行业中占比较大,而化学纤维等差别化纤维占比较小,如果出现价格波动,企业将面临亏损的风险。纺织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制新型纤维、合成纤维,通过降低各个纤维含量的占比来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加工企业也可以在面料的研制上下功夫,通过开发新型面料和高档面料来丰富面料品种,提升面料功能。

3.服装企业应加大创新力度。服装企业处于棉纺织产业链的最末端,掌握着较多的需求信息,能够自下而上地传导需求,同时也消化着产业链上游传导过来的价格压力,对于纺织产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服装企业应整合产业资源,通过积极的市场调研来了解需求,通过新产品的研发来创造需求,同时利用网络等多种营销手段扩大产品销售。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值得借鉴,但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量力而行,建立纺织产业的战略联盟或许更为实际。

目前,我国的纺织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困难,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保证原料供应,缩小价格波动,加大纺织企业的研发力度,建立品牌优势成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地方产业集群优势,整合区域内供应链,强化纺织产业链合作关系,构筑纺织产学研战略联盟,构筑广泛的良性动态产业链,加强纺织产业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构筑利益共享、各环节共赢的纺织产业链。

责任编辑:伍宝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