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大中钢厂亏损达23.21亿 钢铁股集体“破净” 钢铁步入全行业亏损时期 钢铁行业亏损面正在进一步扩大。《经济参考报》日前从中钢协权威人士处获悉,2012年1月纳入钢铁统计的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产值为2466.91亿元,同比下降4.57%,销售收入为2603.53亿元,同比下降8.47%。值得注意的是,钢铁行业利润和利润率首度呈现“双负数”,1月份以来,产钢500万吨以上29家企业中有12家亏损,亏损面达41.38%,盈亏相抵后为净亏21.7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也进一步下滑至-0.89%。 “从6%的利润率到3%再到0.43%,直到目前出现的负数,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在逐步突破钢厂可以承受的底线。”上述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去年年底一部分钢铁企业还能维持微利,但是目前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全面亏损。如果不包括非钢产业单看钢铁主业亏损情况更严重,从目前的情况看,2月份以及后面的数据也不会乐观。 他坦言,钢厂目前实际盈利状况应该比这个数字还要差,产品销售连毛利也无法维持,绝大多数钢厂都处于亏损中。实际上,钢铁严冬的号角早在去年年底已经开始,河北多家钢铁企业生产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四季度开始,钢厂已经通过检修、或者调整矿石入炉比例来降低产量等方式来减产。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经营非常困难,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就已经陆续减产。从2月中旬钢协数据显示,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69.9万吨,比去年194.5万吨的历史高位已经有所下降。 钢铁企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行业窘境。鞍钢股份此前公告称,预计公司2011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为21.51亿元。韶钢松山则预计公司2011年将亏损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5686%。此外马钢股份、新钢股份和南钢股份等皆预计2011年净利润将下滑超过50%。 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截至目前,已有包括*ST广钢、凌钢股份、大冶特钢在内的6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公布了2011年年报。年报显示,2011年全年上述企业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15.9亿元,同比略增8.7%,但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由2010年的16.7亿元下滑5%至15.7亿元。除此之外,截至2011年末,上述6家企业的存货达到了212.2亿元,同比增长15.7%;其应收账款则达到了18.9亿元,不仅超出了净利润,同比增长也达到了22.2%。如果从季度财务指标来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去年四季度业绩状况有明显恶化。 另一方面WIND统计同时显示,剔除ST类股票之后,截至2012年3月6日,33家钢铁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净率(PB)仅为1.6倍,包括安阳钢铁、鞍钢股份等在内的10家企业的市净率均在1以下。而A股全部2341家上市公司中,破净的仅有23家,钢铁类企业几乎占到了近半。自2011年以来,33家钢铁企业中,仅有鲁银投资和包钢股份的股价出现了上涨,其余31家则全部下跌,平均跌幅达到了16.7%,跌幅在20%以上的就达到了16家。 从2002年的1.82亿吨,到去年的6.83亿吨,10年时间中国粗钢产量增长了275%,目前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和大部分企业都面临全面亏损的事实“恰恰”说明,随着钢铁的黄金期宣布终结,整个行业需要面临的是长期寒冬的考验。武汉钢铁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钢铁业目前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不仅去年是严冬,今年也是严冬,钢铁业寒冬至少要持续5年时间,钢铁企业将处在一个微利和经营非常困难的境地。“上面是铁矿石、煤等高价位的原材料,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下面是经济下行,很多行业需求萎缩,出现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利润空间非常小,甚至会发生崩盘,部分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会垮掉。”邓崎琳说。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向记者表示,中国钢铁产能约为8亿吨,但去年钢铁消费总量仅6.5亿吨,而且钢铁消费最多只可能达到7.5亿吨。正因为钢铁行业饱受产能过剩困扰,行业从去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一二月份出现亏损。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包括宝钢、武钢、鞍钢、河北钢铁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都已经把发展“非钢”产业纳入到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层面。对此徐乐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钢企发展“非钢”产业实属迫不得已,宝钢“非钢”产业虽然收入远不及钢铁主业,但是利润贡献较高,2011年的利润贡献率达到了50%。 责任编辑:伍宝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