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5日,傅海棠和沈良在成都彻夜长谈,聊到较多经济话题,以下是沈良整理的傅海棠当天的相关观点: 认为价值和价格关联,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实,一般而言,若不考虑折旧,价值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价格,而价格是表象,价值是本质。一个企业一年生产1000万吨钢材,赚1个亿还是亏1亿,变化的只是利润,生产出来的价值没有变化,钢材的使用价值没有变化。 货币的信用表面上由政府提供,本质上由该货币可以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提供,有多少商品和服务能够用来担当该货币数字的价值,该货币就值多少“钱”。比如看上去美元的价值由美国政府的信用提供,而实际上如果美元和石油脱钩,美元可能会超级贬值。 货币本身不是财富,而是促进财富生产、流通、分配的媒介。 价格的变化,有投机价值,有贸易价值,有交易价值,因此价格的变化有利于财富的转移,但价格的变化本身不具备财富价值,价格的变化不会导致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 一件商品的价格高低并不代表其使用价值的增减,而是通过价格的变化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促进该商品后续的加大或减少生产。 国家调控的方向,应是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有利益财富的创造。 落后的生产线应该全部换掉,这不是浪费,因为邓小平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老设备50个人生产的产品,新设备5个人就能完成,多出来的人要么增加产量,要么到其他行业服务,比如到健康行业、医疗行业或其他服务行业。 农民种地,旱了要浇水,涝了要排水,如果让农作物自生自灭,效率太低,效果不好。生产型企业也是如此,某些调节手段的使用,不是刺激,而是科学管理,有效调节,是对症下药,是为了提高效率,不要迷信绝对的自由市场。 买不起房子的原因不是房价高,而是产量低,房价高,是因为房子不够多,生产量够了,大家都能买得起,自然就会平衡。就像不是因为穷而娶不到老婆,而是因为男女比例失调,男的多女的少,如果女的比男的多,再穷也会有老婆。 把买不起的原因归到价格上,严重不对,主观上买不起是因为自己不行,客观上买不起是因为产量不够。 房价高了,应该鼓励开发商盖更多房子,而不是指责他们赚太多,要引导开发商把利润用于盖更多房子。 价格高了,也是有作用的,一方面,它能压住一部分需求,另一方面,它能促进一部分生产。 企业库存每天都可以统计,若不考虑淡旺季,如果企业库存上升了,应当引导消费、打压生产,如果企业库存下降了,应当加大生产、打压需求。 一切危机的发生,都伴随调控者的决策失误。 如果不新发筹码,筹码不会变多也不会变少,差别在于筹码在谁的口袋里。 中国哪来的政府债务危机?纯属无稽之谈,稍加调控,即可解决。 只要生产正常,财富就在增长,所谓的债务只是数字问题,凡是数字都是可以抹掉的,而生产出来的财富是切切实实存在了。 国家收储,可能在价格上会出现账面亏损,但在商品价值上没有亏,反而还是“赚”的,因为收储行为能够促进后续生产,社会财富会变得更多。 一个国家,只要生产没问题,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生产出了问题,即使没问题,也会有问题。 为什么纸币没有广泛使用之前,人类经济发展慢,因为金银铜这些货币是有限的而且不够灵活,有限货币并且不够灵活,就无法容纳更多的财富,不能更高效率地促进生产。 货币增发和通胀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货币增发4万亿,而增加了8万亿的生产,不一定会推高价格。即使货币不增发,产量下来了,价格也可能会上涨。关键是货币供应和商品供应是否平衡。 同等的货币量,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购买力,差别就在于“杠杆”和“信用”。是否放大“杠杆”会影响购买力的大小,这个比较好理解,而“信用”是否缺失也会影响购买力的大小,比如“信用”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先发200万货,货款后续再给,而“信用”缺失的情况下则必须先付100万订金甚至要全额付200万货款,才能发货,所以若“信用”缺失,同等货币量的购买力就会下降。 中国能不能比美国牛,就看当下的生产能力(产能)和未来的生产能力(科技)比不比美国牛。 不用担心所谓的“产能过剩”,更新换代会自动完成,局部某些劣质或低端产品过剩,自然会被优质或高端产品取代。 只要重奖环保达标的企业,污染企业自然会被淘汰。 只要重罚盗版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自然会更有价值。 大部分人爱听虚的,不爱听实的,爱看表象,不爱看本质。 人的“恶”是生存需求、自然法则进化出来的“本能”。 国家要发展,就要有领导核心,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适度集中权力比广泛民主更好,即使暂时错了,纠错也快。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