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A股经历多次牛熊转换后,基金公司之间已渐分高下,不同的实力和背景决定了它们的不同的未来。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了解,无论是投研实力还是营销力量都较弱的中小型基金公司,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通过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效应实现“弯道超车”。益民基金就是这样的公司,未来几年将重点布局被动指数型基金。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近日走进益民基金,专访了益民中证智能消费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赵若琼,听听她是如何看待布局指数这一发展战略?在今年的结构性行情中,哪类股票有布局机会? 记者:今年市场缺乏趋势性行情,布局宽基指数很难取得较好收益。益民基金重点布局指数会有哪些侧重点?如何看待国内指数基金的发展? 赵若琼:指数型基金在发达国家,无论在发展速度还是行业占比上都比较高。不过,近几年国内指数基金呈增长趋势,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益民基金根据自身发展现状,确定了重点布局行业指数基金,产品布局主要围绕中证指数公司开发的股票主题指数,选择市场热点和可能产生结构性行情的主题和行业布局。正在发行的益民中证智能消费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是益民基金的首只指数型基金,也是基金业内首只涉及整体性智能消费的基金产品。基于此,这只基金追求稳健,不做增强收益,先做好跟踪指数的基础工作,后续产品会有增强收益的考虑。另外,该产品计划后期加入ETF模块,增加基金的流动性。 记者:近日,“股神”巴菲特投资智能珠宝的消息一出,让沉寂许久的智能可穿戴市场再次掀起一层波澜。您如何评价这一事件?对A股影响多大? 赵若琼: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以看重长期发展前景而著称,其每一项重大投资都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此次也不例外。 自2013年起,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人们视线,初期市场关注度很高,此后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关注的热情降温,但不影响大家对于此类产品未来需求的一致看好。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80后与90后成为消费主力,这部分人群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追求高科技带来的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智能可穿戴设备正是实现这种生活方式的手段之一。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而相关的推动政策则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近几年为配合经济转型,针对智能制造智能消费等领域的产业支持政策频发。所以,我们看好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市场空间。对于A股来说,事件性的催化可能带来短期主题炒作,但我们更看重长期的投资价值,通过产业未来市场空间、增速,以及当前股票估值来综合判断。 记者:智能消费尤其是智能穿戴硬件行业,在2016年出现“机构不待见,行业无人问津”的低谷。您如何看待这一行业现状?该行业有什么发展瓶颈?如果投资智能消费,你会重点布局哪类股票(子行业)? 赵若琼:智能穿戴设备行业中,2013年-2014年处于酝酿期,之后产业进入导入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的问题,市场会有分歧和担忧,这都是正常现象。实际上行业增速仍然较快,根据IDC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2020年出货量将超过2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我认为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包括生物识别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可穿戴设备的配套产业(如5G)有待发展,这导致目前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有限,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但后期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及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问题将逐步解决。目前各大的移动设备厂商例如三星、苹果等都在这方面的研发上投入较大精力,未来市场空间可期。中证智能消费指数成分股中,除了智能穿戴外,还包含智能家居、互联网医疗、智能汽车等子行业,涵盖未来5年-10年的生活方式升级,可能每个子行业爆发的时间点不同,但未来空间都非常广阔,值得关注。 记者:您如何预判A股走势?智能消费类股票会在今年扮演什么角色?谁会担当冲锋?为什么? 赵若琼:今年A股整体判断应该是整体震荡加结构性行情。一季度经济复苏力度超预期,但一季度应该是全年经济增速得高点,之后会逐渐回落;CPI不高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但考虑到汇率问题,国内的货币政策易紧难松。国外情况的不确定性也比较高,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新政如何演变等都成为制约股市趋势性上涨的因素。但同样也不具备大幅下跌的条件,毕竟经济企稳已确定。 智能消费指数的成分股中,权重占比较大的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家电公司属于房地产后周期行业,地产销售已连续两年高增长,后周期的家电、智能家居的景气周期会延续一段时间,长期看这些公司业绩稳健,目前估值合理。权重股中,包括上汽集团、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也都是市场认可的可长期看好的价值型股票。除以上防御性品种外,指数中还有一些成分股属于汽车电子、智能穿戴行业的成长股,具备成长行业属性,市场好时可具备进攻性质。 我认为市场二季度,市场大概率会震荡整理之后成长板块可能会有机会。A股市场去年开始主板和中小创开始出现明显分化,分化时间长度和分化的幅度在历史上都属于较高水平,成长板块的估值优势正在逐步显现,下半年可能会有机会。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