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品种要闻

从鸡蛋价格崩塌谈经济周期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7-05-31 08:16:08 来源:扑克投资家 作者:扬韬略

2017年5月28日,在上海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咖啡厅里,我见到了刚从新疆调研回来的傅海棠先生。印象中,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五次外出调研了。对他而言,一年十二个月,总有十个月的时间是奔波在各地做产业调研。此前六年,他年年都会去新疆调研棉花,2015-2016年更在一年之内三赴新疆,并独自驾车去南疆调研,从而在2016年4月8日重仓棉花,并在次日直接冲涨停的时候满仓买进棉花做多。三个月后,棉花涨幅超过50%。调研带来的成果由此可见一斑。


谈及刚刚结束的调研,他判断说今年北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15%,但种植推迟10天,会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估计单产跟去年持平,还要看天气。不过,他说湖北河南等已经完成收割的小麦产量同比下降20%,非常出人意料,显示天年因素开始显现。他有点担心今年玉米产量可能也会下降得比较严重,只是价格未必会涨。同时,他对鸡蛋的价格更加担忧:


“现在的养殖户,1万只鸡,每天亏300元,已经受不了了。蛋鸡本来应该养到555天才淘汰,我了解到已经有养殖户淘汰三四百天的蛋鸡了。有新闻报道说,农民鸡蛋不赚钱只好扔到水沟里,这个是不正常的”。


我查了一下价格,去年鸡蛋每斤还卖3.4元以上,最新的批发价已经有1.8元以下的了。淘汰鸡的价格去年到过5元,现在最新只有2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跌幅,是产能过剩了吗?


傅先生说,“人人都说产能过剩,其实哪有那么多过剩的产能?比如前几年都在叫着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结果呢,现在到处在抢着买房子还买不到,你看,嘉兴的土地拍卖,全都在抢,上百家机构只好摇号看运气。现在,谁还敢说房地产过剩?再说螺纹钢,以前嚷嚷着说过剩,你看看现在,钢厂的利润眼看就要1000元了,螺纹钢价格还在涨,过剩的是什么?是地条钢、是低质量的螺纹钢。”


我问道:“傅老师莫非认为可以看多螺纹钢”?


他回答道:“目前只是库存不足,价格涨一下也是暂时的,因为现在银根又开始抽紧了,涨不了太多的”。随后,他又摇摇头,“


宽松之后是紧缩,紧缩过后再宽松,这就是常态的经济周期控制办法,可是,这种对周期的调控是有问题的!我们这次去新疆调研,有一段路是乘车8小时没什么人烟,到了休息区,厕所里气味熏天根本没法进,很多人不得不跑到棉花田里方便。你想想,中国幅员多么辽阔,还有多少地区很落后啊!如果那里的厕所也能建成上海五星级酒店的样子,中国还需要多少钢材和水泥!”


他又说,“我刚刚又从陆家嘴天桥走了一圈,看看四周的高楼大厦,从内心里觉得自豪。你再从这里的窗户看浦西,简直是人间仙境,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想一想新疆,想一想东北,想一想中国的广大农村,如果全都变成上海的这番景象,中国还有多大的发展潜力!说什么钢材过剩,纯粹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随后,傅先生说了这样的话:


宽松与繁荣相伴,紧缩与萧条共生。


在他看来,社会的繁荣是所有人的追求。既然如此,就应该长期保持货币的相对宽松,不应该动辄就收紧银根、人为制造萧条景象。


但是,如果始终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导致价格上涨、社会物资供不应求,然后导致经济滑坡呢?到那时候,生产能力过剩,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怎么办呢?


“整体的商品价格上涨,是货币现象;具体的商品涨跌,是供求关系”。他说,现在的国家治理,已经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和调控,让生产保持相对稳定,应该努力做到火小了添柴、而不应该火大了浇水。为什么?因为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之前,社会上不会有过剩的产能!如果发现产能过剩,只是还没有找到好的地方去用掉它。


经济过热的时候,看起来价格上涨是货币现象,但根子还是供给不足。房地产价格上涨,怎么办?加大房屋建设、扩大房屋供给,房价自然就跌了。1993年的时候,钢材价格飞涨,全国各地生产资料价格暴涨,看起来物价涨幅很大,那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应该扩大企业的生产,而不是盲目加息让企业停止生产。因为一旦紧缩,势必导致萧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如果要扩大生产,岂不是意味着进一步的宽松、更多的货币供给?没错,傅先生的意思正在于此。在他看来,所谓经济过热的时候,应该降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利息,鼓励企业加班加点生产满足市场需要,通过物质资料的快速增长来让物价平稳下来。


那如果经济不景气呢?他的对策是大幅度降低存款利率,同时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消费,让消费跟上投资的增长。说白了,就是政府鼓励消费。比如,2008年之后的家电下乡,通过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村居民购买家电,这就是应有之义,切不可在经济萎缩的时候去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


过热要放水、过冷也要放水。横竖一条路:保持货币的适当供给,让经济始终处于一条上升通道,熨平经济周期,降低经济的波幅,从而保证社会产时间处于健康的增长轨道上。


如果这样做,会不会导致严重通胀的出现呢?傅先生认为:历史上的恶性通胀,只出现在小国、即将崩溃的国家和极端不负责任的政府。它们的根源有两点:


其一,由于是小国,产业回旋余地小,货币投放是无法解决全部生产问题的;比如津巴布韦,国家小、人口少,简单的货币增发却无法提高劳动生产量,货币累加之后势必恶性通胀。


其二,货币的投放无法有效激发生产积极性,大大超过社会的生产潜力,劳动创造的财富不足以跟上货币的增幅。比如,民国末期,社会处于战乱中,物资本来就在大幅度消耗,增发货币根本没有对应的财富增量出现,也必然导致恶性通胀。


现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产业门类齐全,区域回旋余地大,社会财富还严重不足,政府又是负责任的,此时,根本不需要担心货币供给过量引发经济问题。事实上,过去3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是不担心货币超发的,社会有足够的潜力来应对货币超发带来的问题。所以,货币政策宽松,应该是长期的政策。


在傅海棠先生看来,传统经济周期模型是:


经济萧条——放松银根——刺激需求——扩大投资——价格上升——企业盈利——产能扩张——经济过热——


收缩银根——减少投资——抑制需求——供给增加——价格下跌——经济萧条


从这个循环周期来看,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源于其中的“收缩银根”。常规的做法无非是加息、限制贷款、限制投资、抑制需求,等等。但如果我们反思一下,在这个当口不是收紧货币,而是进一步扩大供给以满足增加的需求呢?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理解:经济过热的时候应该进一步放松货币扩大生产供给?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傅海棠先生举例说:1993年和2007年,中国都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假如我们换一个思路:1993年,如果加班加点生产钢材,用钢材去修路盖房子,社会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爆发出来,有什么坏处吗?2007年的时候,如果借着钢材水泥大生产的时机加大旧房改造、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西方的次贷危机跟我们会有任何关系吗?我们还会经历2008年的那次经济滑坡以至于后来推出四万亿计划吗?事实上,如果我们当时不紧缩,不去跟随美国加息,反其道而行之,主动降息扩大供给、增加需求,也许2008年就早已启动所谓的四万亿计划然后乘势追击就可以超越美国和欧洲。


回顾历史,我们不得不承认,1993-1994年的所谓经济过热之后,中国政策紧缩带来的后果就是生产资料供给的萎缩。比如,1995年,中国钢材产量接近9000万吨,但一直到2000年,在5年时间里,钢材产量竟然只增长到1.3亿吨。5年的累计增幅只有46%。现在回头看,难道那个时候的中国钢材产量真的过剩了吗?2001年起,钢材需求开始井喷,钢材产能爆发,2005年钢材产量就突破3.7亿吨、2010年突破8亿吨,前一个五年增长184%、后一个五年增长112%!结果又怎样呢?结果就是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消耗的钢材都超过10亿吨!


事实证明,10亿吨以上的钢材产量,才能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


面对这样的事实,回顾1993年和2008年的政策选择,谁还能说绝无瑕疵呢?


不只是钢材,中国主要的工业品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如图,这是中国主要工业品过去25年的产量增长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1995-2000年,恰是一个产量增速非常慢的时期,比如,发电量、钢材产量几乎都在原地踏步。2002年开始,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各工业品产量急剧扩大,中国经济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所谓的四万亿时期过后,各主要工业品产量继续缓慢增长。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其实是在享受当时大扩张时的红利。事实充分证明,那段产能大扩张的时期,不仅必要,而且十分必要。

如果我们把几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数据简单累加,再看其五年增速,就是上面这张图。从中也能看出来,1995年之后的增速持续下滑和2007年之前的持续上涨形成鲜明的对比。


按照傅海棠先生的理论,货币只是符号,唯有实物资产才是真正的财富。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意味着社会财富在迅速增加。现在回头看,我们是更喜欢2007年之前的五年,还是2000年之前的五年?抑或是2012年后的五年?


这其中,请特别留意集成电路产量的变化,1995-2000年,产量规模维持在60亿块以下,甚至可以说是过剩的产能,因为其间有几年数量是下降的。但是,2003年产量就接近150亿块、2007年突破400亿块、2014年则突破千亿大关。如果不是站在今天回头看,谁能在10年前预料到今天的规模?


这也就是傅海棠先生的理论:


不要担心过剩的产能,产能多一点,等于是产能灾备(备份)。宏观政策不应该简单抑制产能,而是应该在产能貌似过剩的时候扩大需求、在需求急剧增长的时候扩大产能。


于是,傅海棠的经济周期理论就变成了如下流程:


经济不景气——货币宽松——引导投资扩大需求——产能扩张价格上升——


经济过热——扩大产能满足需求——供需平衡——维持景气


在傅海棠的理论链条中,经济过热时的正确选项时扩大产能满足满足需求,让加速的经济列车保持高速,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让经济降速变成萧条。


按照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资本家为了赚取利润,会不顾一切地扩大生产,结果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人要,这也被称作是“有效需求不足”。危机来临后,商品卖不掉,消费者买不起,结果就是整个社会一片萧条。但是,当资本家把牛奶倒进大海里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根本喝不起牛奶?


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今天。鸡蛋的成本超过2.2元,但市场批发价格跌到了1.8元,养鸡的农民每天都在亏损,已经有农民宁可把鸡蛋白白倒在山沟里了。但是,与此同时,有多少贫困地区的人们还吃不饱饭?有多少孩子还根本吃不上鸡蛋?


想一想也让人心疼。那些养了不足一年的母鸡,仅仅因为成本高、养殖户入不敷出,就要被屠宰掉,每斤的价格才2元钱,由此还带动了猪肉价格暴跌。与此同时,雏鸡无人问津,出生十几天的小鸡要被开水烫死作为垃圾填埋掉。受孕的鸡蛋无法孵化而直接作为普通鸡蛋低价倾销,这是社会资源多大的浪费!


所以,不是鸡蛋的产能过剩了,而是社会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傅海棠先生看来,政府的作用应该在此时发挥出来:


貌似过剩的东西,由政府入场托市收购,将其储备起来,或者运输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比如,玉米价格如果跌多了,政府临时收储存起来,等年景不济的时候再消化;鸡蛋价格跌到成本价以下,政府就可以直接收购,然后运到贫困地区低价销售或者免费提供给穷人,而不应该将鸡蛋倒进山沟里。


按照傅先生的设想,经济过热的时候,生产资料供给不足,此时应该低息甚至无息提供资金给企业,让企业扩大生产。只是这样做,银行就没有利润了或者可能亏损,此时也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


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时候,政府可以站出来熨平周期、降低波幅。丰收的时候要促进需求、欠收的时候要促进生产;供给多的时候扩大需求,需求大的时候扩大供给;房价涨了多盖房,房价跌了降利息——总而言之一句话,经济是需要稳步发展的,不需要周期!


傅海棠先生举例说,种庄稼的道理很简单:旱了浇水,涝了排水;有虫要用药,枝条要修剪,这才能保证丰收。自己家的孩子,大家都知道好好培养。饿了给他饭吃,从来没有说饱了就要让他挨饿!病了要给他治疗,从来没说病了就让他自己痊愈而不去看医生。奇怪的是,很多人说经济坏掉了,就要让它自己烂掉,烂掉之后就好了。天下哪有这个道理,难道你的孩子生病了,就要让他病死算了?病死了还怎么活过来?你生病要治,结果经济生病却要放任?这是哪门子经济学家!


所以,他的结论是:


经济周期可以平滑,经济危机可以避免。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应该有公正之心:天下为公、意在长远。


在本文即将完成时,我看到香港离岸人民币一周利率飙升到13.4%,显示月底人民币资金的进展。今年3月以来,国内金融去杠杆如火如荼,资金紧张局势逐渐加剧,这已经间接影响到投资和经济的运行(如下莫尼塔的研究),股市也受到了间接的影响。


此前,厉以宁先生曾多次表示,“中国经济不怕过热,怕过冷”,因为经济过热的话,我们总有办法降温,但如果过冷,“刹车容易启动难”。傅海棠先生对于经济周期的理解,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一想中国股市持续17年几乎原地踏步,想一想好不容易启动的2015年牛市和其后的股灾,中国的货币政策也确实到了应该持续保持适当宽松的时候了,不可动辄收紧银根、动辄去杠杆。为着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我们也需要一个远胜于欧美的持续健康的股市牛市。但愿以本周末的限制大小非减持、放缓IPO节奏为起点,中国的股市和经济能逐渐走向良性循环而不是周期性轮换。


同样,经济周期理论也可以用于我们个人的投资实践。你在市场中赚钱的时候,不要急于把盈利的头寸抛掉,而应该“让利润奔跑”,让自己实现利润最大化——所有著名投资家、所以成功的投资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投资策略就是“持盈”、注意,不是止盈!既然投资最重要的策略时持盈,那为什么经济过热了要降温呢?


反过来,经济如果走下坡路,同样应该是早点让它止住下滑趋势。那么,你的投资出现亏损的时候,最佳的策略是止损、不是死抱着不动。这也是很多投资家的共识:学会持盈,还要学会止损


投资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顺风顺水多加油,逆水行舟多谨慎。天下万事,本是同理,这又回归到傅海棠先生的“天道”理论了。


责任编辑:韩奕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