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观 点 1.由于国内轮胎同质化严重,轮胎出口存在明显的低价竞争现象,国内轮胎行业遭受的贸易摩擦不断。当地时间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品。这一举动被市场理解为可能对国内轮胎出口造成进一步的打压,引发市场对于贸易战升级的恐慌。 2.我们认为如果贸易战升级,轮胎企业的两级分化将更加明显,大厂可以走出去,而小厂却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对于行业来说是倒逼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有积极的一面。国内企业走出去后必然会降低国内市场对橡胶的需求,也会对国内橡胶供需面造成一定影响。 3.由于国内产区气候适宜,多地区光照良好,利于胶树生长,今年云南、海南产区天然橡胶割胶工作将比2017年普遍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加剧国内原料供应过剩的矛盾。青岛保税区及交易所库存维持高位,国内库存问题难解。 当地时间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品。这一举动被市场理解为可能对国内轮胎出口造成进一步的打压,引发市场对于贸易战升级的恐慌。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轮胎出口占国内产量比重在 35%左右。由于轮胎行业在整个橡胶产业链中的强话语权,终端需求受阻最终可能传导至上游原料,导致下游对上游原材料需求热情降温,消费减少。事件因素引起的工业品下跌情绪还在释放,后续应继续跟踪,暂时不建议抄底。 一、贸易战升级,轮胎输美压力加大,事件影响起于终端 在中国对美国出口行业占比中,塑料及橡胶制品占比约3.4%。其中橡胶制品以轮胎输美量占比最大。美国是全球第一轮胎进口大国,占据约18%的份额,其次是德国和法国,分别占9%和5%。美国是一个轮胎净进口国。轮胎行业的巨额贸易赤字2015年约为100亿美元左右。中国是美国进口轮胎的主要来源国,占22%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国内轮胎同质化严重,轮胎出口存在明显的低价竞争现象,国内轮胎行业遭受的贸易摩擦不断。2007年美国就对中国非公路轮胎发起“双反”;2009年又对中国乘用和轻卡轮胎实施了为期两年的“特保”;2014年,美国再对乘用和轻卡轮胎发起“双反”;2016年又对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由于受到美国长期“双反”影响,近年来中国出口美国的轮胎数量下滑,2017年美国乘用胎自中国进口量同比下降了35.6%,卡车胎自中国进口量同比下滑了20.5%。国内的轮胎企业也逐步转变,积极开拓非美市场,但美国依然是国内提橡胶行业下游终端产品最重要的输入国。以2018年1月的数据来看,中国出口轮胎中美国占比29%,达到5011337条。 贸易战升级,引发市场对于下游轮胎出口的担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轮胎出口占国内产量比重在 35%左右。终端需求受阻最终将传导至上游原料,如销货不畅将导致轮胎企业的开工率难有明显提高,也会导致企业的采购节奏不断放缓,对上游原材料需求热情降温,消费减少。 由于近年来贸易摩擦不断,出口持续受阻,国内轮胎企业也积极开拓非美市场,不少国内企业考虑将部分产业外移至东南亚产胶地区,既降低成本及运输费用,又可以避免支付较高的关税。如表2所示:中策、玲珑、森麒麟、双钱在泰国设立了分公司,赛轮金宇选择去越南开拓发展,奥戈瑞在印尼投厂,国内企业走出去后必然会降低国内市场对橡胶的需求,对国内橡胶供需面造成一定影响。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贸易战升级,轮胎企业的两级分化将更加明显,大厂可以走出去,而小厂却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对于轮胎行业来说是倒逼着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也有积极的一面。伴随国内轮胎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加之轮胎生产基地不断延伸,中国轮胎企业的抗贸易摩擦风险的能力将不断增强。 二、国内产区提早开割,原料供应有增无减,去库之路道阻且长 据了解,由于国内产区气候适宜,多地区光照良好,利于胶树生长,今年云南、海南产区天然橡胶割胶工作将比2017年普遍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云南地区部分种植区将于3月15-20日起试割。海南产区也将于清明节后陆续开割,其中海南东部预计4月10日左右开割,南部预计4月中旬开割,西部预计开割时间为4月中下旬。提前开割可能加剧国内目前供应过剩的矛盾,另一方面,3月底泰国限制出口政策到期,后续进口量可能增加。老胶尚未消化,新胶将至,去库之路遥遥无期。截至2018年3月19日,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较3月2日下降3.9%,减少近1万吨至24.43万吨仍在20万吨上方。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仓单40.9万吨,延续增加势头。事件因素引起的工业品下跌情绪还在释放,后续应继续跟踪;贸易战叠加弱势基本面,价格企稳道阻且长,预计沪胶将在较长时间延续弱势震荡格局,区间看在10000-12000之间。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