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226只股票正式纳入MSCI指数,这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来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周三晚间,明晟公司(MSCI)发布临时公告,对纳入的A股股票名单进行再次调整,东方园林、海南橡胶、中国中铁、太钢不锈和中兴通讯等5只长期停牌的股票将暂时不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也将从MSCI A股全球通指数和MSCI中国A股大盘指数剔除。 图片来源:新交所 捕捉A股“入摩”机遇 被纳入MSCI指数,意味着外资将要被动配置A股。其中,最直观的利好就是资金流入。“沪港通”、“深港通”作为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直接渠道,其持仓量也一直在增长。近期,受避险情绪升温的影响,A股市场陷入一阵集体调整潮。在A股“入摩”的利好下,未来不断涌入的外资或许可以成为A股否极泰来的催化剂。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可以在这场期盼已久的盛事中把握住哪些投资机会呢? 从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的行业分布来看,金融业与生物医药两大行业为主力军。具体来讲,在“入摩”的200余只成分股中,包括50只金融股,18只生物医药股。此外,房地产、建筑装饰和有色金属各有13只股票。从纳入MSCI的成分股流通市值分布角度来看,234只标的股票的流通市值总和接近10万亿,其中银行与非银金融两大金融业板块合计占比36.15%,占据绝对地位。消费类概念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概念紧随其后,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8.39%、6.43%。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在敲定的成分股中,海外投资者普遍看好大消费板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消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行业上看,在制造业中,投资者相对更看好与医药健康和食品饮料相关的股票。除了消费升级的股票配置外,服务、互联网、新能源、体育产业、军工混改、高端制造业、新零售、旅游、芯片、创新计算技术等股票也将受益。 透过新交所MSCI中国指数期货一窥入摩机会 不过,要在200多只个股中选出合适的标的投资,难免会有不少投资者觉得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如此一来,配置MSCI中国指数相关产品就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自2017年以来,国内公募基金纷纷成立MSCI跟踪基金,目前已有38只相关主题基金申报,其中6只国内基金产品已在上个月完成公开发行,合计募集资金114.22亿元。据保守估计,后续将带来约550亿元的内资增量资金。 除了国内的MSCI指数基金外,不少海外资本市场也推出了相关产品,力求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投资途径和投资机会。作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合作伙伴,新加坡国内聚集着大量中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也有着密切的关注。早在2006年,新加坡交易所便推出了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这也是全球第一个直接以中国境内股票指数为标的的衍生品。2006年,新交所又联手MSCI推出中国股票衍生品。面对此次A股纳入MSCI中国指数,新交所自然也做了充分准备,积极引进做市商,推出MSCI中国(净总收益)指数期货(NCH),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NCH以美元为交易货币,合约乘数50美元,合约月份为8个最近的连续月份和3年期中的4个季度月,最小价格波动为0.5个指数点(25美元),6月25日将减少到0.1个指数点。交易时间为T时段:上午7:25-下午6:35,T+1时段:晚上7:00-次日凌晨4:45(新加坡时间)。目前,NCH已经开始交易。 新交所将利用国内基准指数的流动性,为MSCI新兴市场和MSCI新兴市场亚洲系列指数期货提供电子盘流动性,并致力于通过具有吸引力的做市商和流动性提供做商计划以提高流动性。 多方位布局新兴市场股票投资工具 除了MSCI中国外,新交所还提供了包括MSCI日本、MSCI澳大利亚、MSCI印度、MSCI台湾在内的诸多投资新兴市场股票的工具,让投资者能在最适宜的时区交易MSCI新兴市场期货,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途径。新交所为投资者提供超过20小时的交易,以及更长的T+1时段,以支持ADR交易。即使在国内的节假日期间,新交所也能确保向投资者提供交易和风险管理机会,帮助投资者充分把握投资机遇。 此外,新交所还针对MSCI中国自由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期货-期货套利、期现套利、跨月套利等多种跨产品或跨期的交易机会,让投资者拥有更多选择。 在A股正式“入摩”之际,笔者相信不论是否了解MSCI,都会有不少投资者竞争追逐相关主题,引发投资热。在此,笔者需要提醒各位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投资偏好,切不可盲目跟随。另外,由于更多外资的加入,投资MSCI更倾向于价值投资和基本面投资,这就需要投资者对短期波动具备一定的容忍度。同时对交易者的交易习惯和交易理念也提出了一定要求,需往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