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不仅是债券市场,债务违约这些,股票市场也一样,不少大股东三高下质押本身就是为了提早开溜金蝉脱壳,比一把把割韭菜要省心省事,反正就是三不原则(不还钱不赎回不补资金),这也是信用风险; 各种历史因素造成中国市场的投机度过高,估值体系不健全,退出机制不健全,监管和处罚机制都有所欠缺,在这样的市场上任何的加杠杆的行为都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不仅仅是证券市场,也包括了金融市场其他的各个领域; 前一轮股民们金融机构拼命的加杠杆加衍生造成了市场的疯狂到破灭的非理性,这并没有结束,而金融体系巨大的影子银行和表外乱象照样是体现在了中国的股票市场上; 说一个不点名的上市公司的神操作例子: 用股票圈了员工们的钱(员工持股)→拿钱用于买信托的一般份额(就是来绕道信托实现债权隔离和分级配资)→大股东给优先担保(银行的配资部分)→左手给右手保(银行只是实现了spv风险的隔离)→自个买自个股票拉个股价做高基数→大股东折价大比例质押开溜→股价下跌→先赔进去员工持股计划的次级(纯纯的自家韭菜)跑路连自己员工都一起坑→触及风险线→然后三不原则(不还钱不补资金不赎回)→11次冻结,银行信托傻眼了 股权质押在投机度高造成三高的背景下,沦为了贪婪和利益的工具,当然贪婪和利益至上才是人之初的本性,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资本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你指望着大家发挥多么高大上的情怀,那简直是痴人做梦; 无数股票质押已经全部要出问题了,如果这些大股东们都打算三不原则(不赎回,不补仓,不掏钱)的话。。后果很严重。 其实想想这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为什么会选择三不原则:当初上市为了啥呢?别整得自己高大上,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这是核心目标,至于说拿了钱干嘛,那就是我说了算了,买理财产品的已经是很对得起大部分投资人了,莫名其妙消失减计的也不在少数; 监管部门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啊,当年天天打着为了实体企业融资难寻找和扩大直接融资通道的口号,一些机制都没有妥善解决,着急的搞规模,大跃进要付出代价的; 上市公司管理层一把质押后,根本没有动力和约束对公司的未来负责,很容易造成人散了公司就散了的局面,尤其是中国很多企业仍停留在人治的程度,更关键的是无数民营上市公司的老总在这几年的大宏观环境下都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实体难干,金融和地产兴国”的道理,通过地产敛财已经赶不上末班车了,那么就充分的利用好这几年的金融国运,能圈钱能套钱能“骗”钱,谁还会要脸呢? 这恰恰的是刘he同志之前重点点到的内容:“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然前面几句话的反义词就恰恰的是这几年金融大跃进下如何赚钱的秘密:做生意要借鸡下蛋,不要用自己的本钱(名曰资本运作),借钱欠债一定不能还,投资不考虑风险,只考虑收益; 股权质押本是一个好事情,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沦为了一个金融圈套的工具被这些从不考虑代价的利益者所用,信托资管计划无论是券商,银行金融机构的本质也是逐利的,这和华尔街的行为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通道的逐利性如果缺少了足够的监管约束,那么就是一个巨大的放大器助推问题的泡沫化; 国内的监管体系基本是不允许集体诉讼,小股东和普通投资者的资金和资源如果和大股东玩,无论如何是不对称的,这最终也变相的助长了对于小股东的刘掠夺和欺诈,更重要的,法律对于之后的行为约束不强,违约成本太低,利用游戏规则收割了你,不能兑现利润又怎么样,不赎回又怎么样,你除了能说我不道德以外还能咋地; 当然也有一些大股东和很多企业绑架政府和银行一样,赌国运嘛,出事了我就看政府救不救,你救赚钱就是我,你补救赚钱还是我,呵呵 要不了多久监管层会立刻叫停任何形式的股权质押业务。。或许就如同当年叫停股指期货一样。。原本一个好好的工具。。愣是被玩成了系统风险导火索; 当然有些人都在等着,等着看你就还是不救呢(不仅仅是证券市场,这场去杠杆去负债的难处几乎无处不在),反正救和不救都是他们赚钱,只是会让他们更加明白,地产可以绑架政府和政策,金融同样可以绑架政府和政策; 一切都是:我赌你不敢让我死,你敢我就死给你看,所有人都死给你看,最后你还得用更多的钱救助我; 典型的大而不倒,而就这个对赌已经扭曲了中国所有的思维,虽然看似刘he同志说要让全社会都明白这个看似最简单的道理,但是目前恐怕没有人相信这句话,只能让一些人付出的代价要无比巨大,才能有震慑有杀鸡儆猴效应,但是就必须接受:“杀敌800自损1000的代价”; 至少上一次股灾的结果就是救一部分,抓一部分,罚一部分,管一部分,但很显然,没有起到“让全社会都相信的效果”,依旧是得过且过; 不仅仅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这场去杠杆去负债的难处几乎无处不在 很多人相信投资者要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这句话只是说给小投资者的,而不是说给那些对赌国家的人和事的,因为都觉得你不敢,现在他们都在期待着什么时候救市呢。 (完)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 )是亚洲第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亚洲第一家能源期货交易所,开创了以别国股指为期货交易标的物的先例,1999年12月1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ES)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合并,成立了目前的新加坡交易所(SGX) ;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