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禾网注:嘉宾回答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不代表七禾网的观点及推荐。金融投资风险丛生,愿七禾网用户理性谨慎。 陈涛 路易达孚(中国)董事长,毕业于美国孟菲斯州立大学,获国际商务专业MBA学位,于1990年加入路易达孚商品集团旗下的艾伦宝棉花公司(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孟斐斯),并于1997年出任艾仑宝的副总裁,2000年,被任命为路易达孚商品集团在中国的首席代表。2005路易达孚(中国)成为第一家商务部批准的全外资子公司,陈涛任董事长至今。 精彩观点: 农产品供应端的变化往往没有工业品快。 农产品还处在去库存的阶段,压力还在,在低价位区间走的时间可能较长也可能较短。 农产品中和原油关联度最高的是棕榈油、菜油和豆油。原油价格的涨跌和玉米和白糖也有较强的关联度。 种子的不断改良,使得单产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物流水平在全球的平均水平之上,尤其是中国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全球非常好的国家之一。 全球所有农产品的单产和总产都在提高,但需求的增长速度更快,这是我们要意识到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十几年前,我曾说过,农产品的能源化,对未来农产品的供应甚至是需求结构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动。 油脂、玉米、棉花,都在去库存,等到这些库存都去了,我们就必须要开始关注供需的缺口了。 底部已经不远了,可能某一个品种会早来,某一个品种会晚来,但不会不来。 玉米和棉花可能是目前缺口最大的两个品种。 玉米的缺口一定会在一两年内出现。 我想短时间内猪肉的问题应该得不到缓解。 哪个国家的补贴政策好呢?首先是美国,另一个补贴政策比较好的国家是印度。 品种本身基本面对行情的影响比经济、货币的影响大多了。 我个人比较看好中美谈判的进展和最后的结果。 美国的农产品以后还有增长空间,因为它的休耕面积巨大,所以产能还有提高的机会。 工业品更重视消费,农产品正好反过来,更重视供应。 农产品的供应要靠天,它的产量的变化可能很大。 从基本面分析来说,农产品研究供应方面要多一些,尤其从种植开始就关注面积、天气、优良率等等,一直到最后收获单产,这期间的数据都要关注。 (进口的棉花和玉米)如果进入国储,就内外一起涨,如果进入市场,短期是外涨内跌,长期可能还是一起涨。 我为什么喜欢研究大豆,因为大豆油脂油料是最市场化的一个商品。 玉米未来应该会涨,但现在可能比较难涨。 棉花波动起来确实要比玉米和大豆猛,就因为棉花的体量要小于其它品种,一旦缺口的话,想要补比较困难。 之前中国1300万吨的棉花库存,市场普遍预期在10年内消化掉,但是我们现在看到,3年过去以后,就剩零头了,棉花实实在在的消费掉了。 今年棉花的缺口肯定在100多万吨左右,估计后面可能会抛一些,今年的缺口也许能补上,明年就很难补了,如果今年补足,明年的缺口就更大。 现在白糖也在去库存,但去得比较慢,从供需来讲,糖要真正涨起来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如果解决不了猪瘟的问题,豆粕短期不看涨。对于下跌空间,我觉得不会太大。 如果猪肉持续短缺,鸡蛋的间接替代性还是有的,毕竟鸡蛋不管是从营养价值方面还是从方便烹饪方面都很不错。 远月的苹果会比较弱,苹果和其它农产品不一样,它去年大涨是因为气候的问题,今年不太可能会重复去年的气候。 农产品是在筑底,第一,向下的空间有限,第二,这种跌幅对未来孕育更大的上涨行情非常重要。 目前来看,弱势的品种是苹果、白糖,其他几个品种都是离底部不远的范围,尤其是豆油和棕榈油。 企业做大的前提是风控好,风控好才能成为百年老店,才能够做到薄利维持。 期货的功能除了套保之外,还提供了远期合同执行的保障。 期权和现货套保不是不能做,短时间内有些机会也能够得手,但是长时间的运作不太可行。 公司的所有的头寸,从现货的层次来讲是100%套保,没有单边交易。 交割永远不是现货的主要经销部分,不得已才会做交割。 交割库在任何时间都要保证有仓容为交割服务,必须保证交割量大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打逼仓的脑筋。 不确定事件,要去做期权,而确定性很高的去做期货。 我国的资源不是地大物博,也不是简单的匮乏,而是极其匮乏。 再发展下去,我国不能跟其他国家拼资源,不能拼人口红利,不能拼环保,只有一个出路,提高品质! 20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对外依赖度也增加了30%,但是这个趋势不是在放缓,也不是在缩小,而是一直扩大,为什么我说可以投资农产品,这是核心逻辑。 耕地数量有限,农产品一个品种耕种的数量多了,其他品种一定会少。 农产品一定会通过一个产品传导到另一个产品,供给紧张的时候,其他的大多也会紧张,不可能一个品种特别紧张,其他的都不紧张。 农产品价格在三到五年内,上涨30%-50%是能够确定的。 真正解决农民的三农问题,不是靠农产品价格,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农村的福利。 相关成本有降有升,但是生产成本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土地的提价。 七禾网1、陈总,您好,感谢您和七禾网进行深入对话。2019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转暖,带来了股市和相关工业品的上涨,但农产品板块似乎波澜不惊。请您谈谈宏观上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陈涛: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商品与货币政策和经济的好坏都存在相关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品,包括黑色、有色,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更高一些,农产品则与其本身的基本面情况即供应和消费关系更大一些。农产品供应端的变化往往没有工业品快。由此,根据其供应是紧张还是宽松来判断行情可能会更准确一些。目前,宏观也好,资金也好,是比较宽松的。但农产品还处在去库存的阶段,压力还在,在低价位区间走的时间可能较长也可能较短。 七禾网2、中国目前采取的是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欧洲已确定开始新一轮的量化宽松,美国也基本确定年内不再加息。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大部分商品(包括农产品),在2019年都易涨难跌。 陈涛:这跟前一个话题很接近,农产品主要还是得看供需关系等基本面的情况。尽管目前宏观方面有所转暖,资金面也比较宽松,但对农产品来讲,短时间内还存在着供应过大的压力。所以说,马上看到大涨是不容易的。 七禾网3、原油目前处在上涨通道中,原油的上涨对哪几个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比较大? 陈涛:农产品中和原油关联度最高的是棕榈油、菜油和豆油。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他们用这些油来做生物柴油。再一个就是乙醇,乙醇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说的玉米乙醇。在南美等地,主要是用甘蔗来加工乙醇。所以说,原油价格的涨跌和玉米和白糖也有较强的关联度。但这只是对其价格产生一定的浮动,并不能决定其走势。所以说,原油的影响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看主体的供求。不管是糖也好,油也好,玉米也好,大部分的消费还是传统的饲料以及食用等,这些的决定性作用更大一些。 七禾网4、有人认为随着种子和农药技术的进步、各国农民田间管理水平的提高,全球农产品容易实现持续的高产稳产,再加上全球的运输也越来越便利,所以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的影响有所下降,不容易出现短缺,以后较难出现2010年棉花那种大行情。对此,您怎么看? 陈涛:我觉得这个话题很有价值,很多市场人士并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单产和总产方面,变化最大的是转基因品种。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包括棉花、大豆、玉米、小麦等等,这些年的单产已经脱离了过去范围,不断走出新高。这其实就是转基因品种起的作用,不是化肥,更不是农药,转基因本身的特性就已经决定了它对虫、草都有相应的抵制。种子的不断改良,使得单产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转基因种子。转基因品种所带来的贡献远远大于其副作用。过去几年时间里,我们都认为气候会对某些品种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实际上,以美国为例,发了若干次大水,最后不管是单产还是总产,都好于我们的预期。这其实也是种子的原因。转基因品种的特征保证了它的单产以及总产。 2010年棉花的大行情也不仅仅是产量的问题,最主要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消费造成了从未有过的打击。这样一来,方方面面的库存都特别低。与此同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都出现了灾害,这是一个很大的巧合。这种情况应该说是百年不遇,所以当时棉花涨到了历史上从来都没出现过的价格。这种行情的出现肯定有着非常大的偶然性。 七禾网5、说到农产品的运输问题,前些年有报道说中国农产品的运力不足,导致不同区域间农产品的价差较大。现在情况如何? 陈涛:中国的物流水平在全球的平均水平之上,尤其是中国的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全球非常好的国家之一。我们的水路相对差一些,卡车运输方面,因为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也提高了很多。与全球比较来看,中国的物流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比南美以及其它许多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都要好很多。 七禾网6、据您了解而言,近年来全球农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还是供应增长更快? 陈涛: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我刚才讲了,全球所有农产品的单产和总产都在提高,但需求的增长速度更快,这是我们要意识到的一个核心问题。需求增长速度快的原因除了传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外,非传统的消费需求也在增长。比如现在很多大豆用于饲养等方面,但在过去,这不是主流的消费需求。这方面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 在十几年前,我曾说过,农产品的能源化,对未来农产品的供应甚至是需求结构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动。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糖使用于能源。更多的生物柴油来自于各种可食用的油脂,比如豆油、菜油、棕榈油等。还有玉米,玉米在很多国家都被拿来用作加工环保的乙醇。近几年,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目前清洁能源的重点就是乙醇。玉米我还要多说几句,在非传统方面,玉米的用途已经非常广泛,很多大家想象不到的东西都在用玉米或者其副产品来生产。比如啤酒,在别的国家我好像没有听说过淀粉啤酒,但中国的啤酒主要是由淀粉生产的。另外,纸浆里面用淀粉,你也想不到。纸盒以及其它各种盒的黏结,里面用的都是淀粉,光这一项,一年也有四五百万吨。还有医疗、赖氨酸以及其它很多用处就不用说了。在传统消费还在增长的前提下,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过去没有过的消费,而且这个趋势还在迅速扩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现在的供应在增长,但消费的增长幅度要高于供应,这个缺口就是即将来临的牛市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好在我们在2013-2015年,国家储备收了很多。2016-2018年三年抛储,现在是尾声。油脂、玉米、棉花,都在去库存,等到这些库存都去了,我们就必须要开始关注供需的缺口了。底部已经不远了,可能某一个品种会早来,某一个品种会晚来,但不会不来。 七禾网7、目前,全球范围内哪个或哪几个农产品的供求矛盾相对比较大? 陈涛:现在水稻和小麦,国家将其作为口粮必保,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但是,我们要感谢有其它的副食品,才使得我们的口粮得以满足。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口粮消费没有增加,而且很多口粮因为质量问题,已经开始用作饲料了。说明这方面的压力不大。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这些东西,尤其是水稻,有缺口了以后要想去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或者大量采购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因为美国不出口水稻,南美基本没有水稻。如果我们去越南、泰国买米的话,他们不吃不喝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另一方面矛盾比较大的是哪一些呢?我觉得玉米和棉花可能是目前缺口最大的两个品种,而且缺口可能会越来越大,尤其是玉米。去年我们玉米抛储一亿吨,其中有六千五百万吨左右在当年就被消化了。随着我国开始重视大豆,玉米的补贴可能会相对减少,这样一来,玉米的缺口一定会在一两年内出现。在过去,我们进口玉米的配额只有七百多万吨,每年进口的玉米量在三四百万吨左右。如果我们的缺口是两千万吨,甚至四千万吨的时候,就不知道这些玉米要从哪里来了。这是一个我们要看到的问题。 所以全球哪几个品种的供求矛盾相对比较大?我觉得从量来讲首先是玉米,然后是棉花,再接着是猪肉。我想短时间内猪肉的问题应该得不到缓解,猪的周期和鸡不一样,这也是一个问题。 七禾网8、中国政府对相关农产品采取了各类种植补贴政策,就您了解而言,目前中国哪个农产品的补贴力度最大?其他国家有没有类似的补贴政策?哪个国家的补贴政策最好? 陈涛:首先,我们农产品一直都是有补贴的,很多国家也都有补贴。不同的是,大多数国家的补贴是地板价,保护最低收入,中国是往上补,定一个相对高的价格,和农民的出售价形成差价,农民拿到补贴。其他国家的补贴政策,是让农民在供大于求价格非常低的时候或是有自然灾害的时候获得补贴。中国则是将东西定一个价格,只要没人超出这个价格买,国家就收。几年过去以后,国家的库存变得非常高,但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全部上交给国家,导致前些年库存高企。 哪个国家的补贴政策好呢?首先是美国,美国的做法是,一个基础的价格有很多因素来补贴,化肥、贷款等都有补贴,但核心部分还是补贴一个最低价。比如,它认为棉花应该不低于六毛钱,如果市场价格是五毛五,那就补贴五分钱。这样一来,就促进了销售的积极性。话又说回来,如果价格很低,有人拿到以后不卖而是等着涨,或者更多的棉花得到保护以后,价格自然就会涨上来。 另一个补贴政策比较好的国家是印度。印度这两年采用的是MSP最低保护价。用最低保护价收东西,收了以后进行加工,然后将其放进库里。这样就缓解了农产品在短时间内大比例的上市的问题。商人不敢买,企业不敢存,农民卖货就有困难。农产品不像工业品,一年十二个月都在生产,农产品的季节性已经决定了不能在短时间将这些货都收起来,这也就导致了它在这一期间永远都是最便宜的。印度的融资成本特别高,可能达到15%甚至是20%以上,如此一来,很难融资去存农产品。政府把它收了以后,就能使这个品种的供应在短时间内变得不那么宽松。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条件,印度政府收了货以后,一定会在当年卖回市场。这样有三个好处,一是没有过多的仓储费用;二是质量不会变差,农产品放久了一定是降值的;三是缓解短期的高供应,这一点特别重要。政府拿了货不是为了使供应特别紧,然后哄抬价格,而是会在后期市场上的货卖得差不多了,企业也用的差不多了,价格也不错的时候再卖回给市场。 七禾网9、以目前美豆的价格来看,美国农民现在种植积极性如何?今年有没有可能出现减少种植的现象? 陈涛:过去一蒲式耳的美豆价格在四块多美元,不到五块钱,现在在九块钱。库存比原来大,它的价格却高了,因为成本提高,下不去了。未来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那就是12、13、14,因为全球的成本都在提高,而且整体消费也在提高,导致价格越来越高。这是未来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可能离我们也不是很远。但就现在而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还是可以的。虽然这次因为中美贸易战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到中国,但是美国政府很及时地做出了补贴。比如说大豆,每一蒲式耳就可以拿到80美分,还是不错的。 到目前看,因为今年前期美国雨比较多,现在是先种玉米,等到玉米种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种大豆。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天,美国农业部会发布种植意向,六月的最后一天出种植报告,是实实在在播种下去的报告,而且不改变。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