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大国粮仓”究竟存了多少粮?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4-03 13:37:46 来源:合谷社

近来网络上粮食安全话题被热炒。一些国家封锁粮食出口引发了人们对要不要囤粮等问题的争论。


网上有某大V说,我国的主粮储备量保证两年左右的消费量没问题。他的意图可能是为了“安抚人心”。


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库存都很“给力”,多年来做到了中国人的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不过,两年储备量这种说法并不是事实,毕竟安抚人心不靠文章而是靠粮食。


本文作者对这个领域关注和研究多年,针对网友关心的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希望对关心中国粮食问题的朋友有帮助。



一、储备量和库消比


我国的粮食储备数量是不公开的。如果网上有相关数字,一般来说可信度不高。


国际上有个标准:一国的食粮储备如果低于3个月的居民消费量,就被认为会对粮食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所以3个月就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红线之一。我国肯定不会低或者接近这条红线。


新粮收获、旧粮吃完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国家也要有一定的粮食库存以供接续周转,这和每家每户过日子是一个道理。


按照FAO标准,粮食的库存消费比在17%至18%就属于安全区域,而目前我国粮食库销比远高于这一标准。有心的小伙伴可以用这个标准算一算、倒推一下,库存的低线大概是多少。基本上和你家把15%的家庭收入用来存到银行是一个意思。


当然,即使算出这个数,也不是很准确。因为还有很多粮食存在农民家里。现在卖粮的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可以视为“藏粮于民”吧。这部分粮食数量,即使是国家相关部门也只是估算,很难有精确数字。


那么我国的粮食供应(也就是生产和需求)基本格局如何?这就涉及到两个概念:粮食自给率和紧平衡。


二、自给率和紧平衡


那么,我国的粮食库存大概能管人们吃多长时间?这需要从粮食生产环节就开始进行分析。


来看一组数据:全国的主粮(不算大豆)自给率在95%以上,如果只看小麦、水稻两大口粮,自给率是98%以上。这就是说,基本上是自产自销了,用句官方的话叫做“紧平衡”,也就是种的刚刚够吃的。


粮食年年生产,每年大体上是种两季——夏粮、秋粮。其实这两季粮食之间,还有一茬是早稻,不过早稻产量太小了,而且由于种地不怎么赚钱、很多能种早、晚双季稻的地方都只种一季中晚稻了。所以早稻产量一般都不算。


如果像美、加、澳、法、阿根廷等国那样,生产的粮食自己吃不了、出口占比很高的话,粮食自给率就是超过100%了。这些国家的粮食自给率确实在100%——200%之间、甚至200%以上。


接下来再看库存情况。



三、去库存和调结构


从全社会的存粮情况看,如果粮食贮存太多就不是有效的消费需求,而成了多余的库存,会占用大量存储资金,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我国的粮食没必要从总量上保证2年的需求,不仅是因为这需要消耗大量资金,而且粮食也是有仓储损耗和保存期限的。


如果以两年的标准来存粮,即使是每年“轮库”,实际中的陈化粮比例也可能要比现在大得多,但3年以上的陈化粮按规定是不能用于食用的,这将会对从种植到收储到市场各环节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资源浪费。


前些年由于政策导向等原因,对粮食生产过多从数量而非品质上进行要求,导致大量粮食(甚至是口粮)积压、无法顺价销售(这个影响的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对粮食加工企业来说,似乎又总是只有从粮库买陈粮(你如果能在市场上买到新米是运气)。所以后来国家先从玉米下手搞“去库存”,已经见到了效果。


说到什么是有效需求、什么是不得不去掉的库存这个话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留心过,你家吃的米越来越多东北大米了?即使是南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吃的是东北梗米了。这是粮食生产格局的一个新变化:结构调整。


调结构主要是减少低质米的种植,增加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米生产。在小麦方面,则是减少水资源紧缺地区的种植,增加高筋、低筋等专用小麦种植面积。



四、确保粮食安全需要综合手段齐发力


说了半天,到底我国的粮食储备够多长时间?


开始时说了,这是个类似中国有多少核弹头的秘密。之所以不公开,是因为如果公开的话,将对国际粮食市场造成很大影响,毕竟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买家”。你想,你去商业谈判,结果人家都知道了你的底牌,那还怎么谈?


不光底牌不会公开,中国每年的粮食生产一有个风吹草动,都往往影响到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也对国内的老百姓心理可能造成影响。最近许多人去超市囤粮就是一个例子。


但老实说,中国在确保粮食安全上做得相当到位,有些人拿这次疫情初期的口罩供应不够类比,但粮食安全不是突发事件,以我这么多年和政府官员们打交道的经历来说,这件事就没有哪天他们不操心的。所以反正我是不会囤粮的。


那么,前面不是说了中国的粮食自给率是95%、98%吗?不是已经做到“紧平衡”了吗?怎么中国又成了国际粮食的大买家?这又涉及到进口粮食品种的话题。


简单地说,我们进口的粮食,九成以上是大豆。这个品种在中国算粮食、在国外不算粮食而算油料。进口的玉米、豆粕又主要都用于饲料加工。而一般公众关心的粮食是指口粮,想要囤米囤面也是怕饿肚子的基本需求,而不是用来做饲料的大豆、玉米。



最后小结一下: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库里存够粮食,更要种够粮食,也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不断调整。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适当进口一些紧缺的粮食,某种程度上就就是进口水和耕地资源,从而给国内已经绷得很紧的生产减减压、更可持续发展。


这既需要有超前的战略眼光统筹规划布局,又要有灵活高效的综合手段动态调整平衡,从财政、金融、贸易、科技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才能把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人民的饭碗端得更牢。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