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禾网注:嘉宾回答仅代表其本人观点,不代表七禾网的观点及推荐。金融投资风险丛生,愿七禾网用户理性谨慎。 侯勇 2011年进入期货市场,一直从事量化交易研究,包括各种中长线策略、短期策略、高频策略、资金管理等。早期主要以中长线策略为主,2015年开始研究高频交易策略,2017年高频交易策略有所突破,最长连续37个交易日盈利。目前日胜率90%,周胜率95%,月胜率100%。 钧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由境内外资深的金融业人士共同创立。是一家由中国投资基金业协会审核通过的多元化、复合型的国际性投资机构。拥有顶尖的投资团队、一流的技术人才、高效的运营架构、以及专业的风控团队。 精彩观点 做量化交易最大的感受,首先是要控制好风险,想要盈利的话,还是要看这个市场的行情。 波动越大以后,价格更容易出现一些不理性,这种时候只要速度足够快,就会抓住不太理性的一些价格。 (高频交易)没有特别适应或者不适应的行情,只是这个市场的机会多与少。比如说机会多的时候,资金曲线可能上升的速度会比较快一点;在机会少的时候,上升的速度会比较慢一点。 做高频交易比做传统的趋势交易、短线交易都要难很多。首先,高频交易是没办法进行回测的,或者回测结果是不准确的。第二,高频交易有策略、有思想,无法准确回测的情况下,就必须要进行实盘的尝试。 我们的传统CTA策略,对于品种分配更为讲究一些,因为涉及到一些品种的波动率问题,波动率越大,对CTA策略相对来说更好一些。 对长周期策略来讲,它本身持仓周期,包括价值的体现都会比较长,所以对于长周期的参数调整,包括训练时间的窗口期,以及它后面的样本外的时间都会更长。 对高频来讲,不同品种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平均分配的。但是个别手续费比较高的品种,我们做得可能非常少,相对资金分配得就比较少。 七禾网1、侯先生您好,感谢您和七禾网进行深入对话。我们了解到,您之前就职于银行。请问后来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进入到期货市场中? 侯勇:之前在银行做的是理财经理,当时就对投资比较感兴趣。之前在境外的时候,也做过外汇的交易,知道国外的MT4是可以自己编程的,然后就去学了量化交易。因为兴趣爱好,后来离职后到了一家投资公司,它主要也是做国内期货程序化交易的研究。那个时候其实国内程序交易刚刚起步,就这样进入到了期货市场,我在投资公司没待多久后,又到了期货公司,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七禾网2、据您介绍,您2011年进入期货市场,一直从事量化交易研究。请问为什么您一开始做期货,就选择量化交易,而不是主观交易? 侯勇:我最初接触到投资交易,做的更多的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做期货或者股票。那个时候有些股票软件,也会给出一些指标来进行选股,我发现这种方法比自己手动去选要好一些。最早的量化交易,也是基于固定的方法进行交易,做期货也是这样。我个人认为,按照一些固定的方法来做,相对来讲效果会好一些。后来我就通过这种方法的积累,逐步地实现了程序化交易。 七禾网3、做了11年的量化交易,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侯勇:我觉得做量化交易最大的感受,首先是要控制好风险,想要盈利的话,还是要看这个市场的行情。 七禾网4、您早期主要以中长线策略为主,从2015年开始研究高频交易策略,2017年高频交易策略有所突破。2013~2015年,中长期来看是单边下跌行情,中长线策略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盈利的。请问您当时转向做高频交易策略研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侯勇:当时中长线策略虽然好做,但是2013~2015年的时候,我在期货公司,没有能够接触到太多的资金。而中长线的行情也不是每年都有,甚至一些比较成熟的交易者也不是每年都能够赚钱的。当时我在期货公司,很多时候也会和机构打交道,那个时候我就发现资管已经开始形成,大家都喜欢做或者是投一些比较稳定的交易策略或者方法。对于当时作为研究员的我来讲,那时就在想以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才能呈现得更稳定一些?所以那时就想把中长线的交易策略,在某种程度上频率提高,就去尝试做一些高频的交易。也是机缘巧合,当时正好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算是上海的第一批私募,帮他们去做了一些高频的研究,他们也会提供一些资金做尝试,大概是在2017年的时候就有了一些突破。 七禾网5、在您做高频交易的这7年时间中,从高频交易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国内期货市场的行情走势特点、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觉得越来越难赚钱? 侯勇:这两年做高频相比前两年来讲,确实是难了很多。第一,做高频的机构越来越多了;第二,股指受限以后,做高频交易也更难了。 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以后,定价也更理性了。除了这两年波动比较大以外,趋势性行情其实在2020年以前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高频来讲,难度确实有所增加。但是这一两年因为波动大,所以高频的机会其实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波动下来以后,高频的机会也会随之下降。 责任编辑:傅旭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