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中国经济的关键点与两会的看点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3-04-13 10:55:27 来源:北大国发院 作者:姚洋

题记:2023年3月22日,北大国发院经济观察报告会第64期——“中国经济的前景暨2023年两会解读报告会”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场活动特别邀请到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北大国发院院长、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姚洋教授,北大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敏,北大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赵波共同解读中国经济的新征程、新挑战与新改革。本文根据姚洋教授的主旨演讲整理。


我想讲三方面内容,分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问题,中国今年的增长速度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的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三年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起伏很大,国际上也出现一些新动态,特别是美国企图和中国脱钩。这都让大家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人把现在的中国比作1990年代的日本。如果这个比喻是对的,中国也许也会遇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那样的衰退。


林毅夫老师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证明,中国仍然具备增长的巨大潜力。从技术周期的角度看,我认为中国经济事实上是进入了“黄金时代”。中国增长速度的前一个“黄金时代”是本世纪的头十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


但是就技术角度而言,中国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


中国过去几十年,尤其是前一个黄金时代的经济增长得益于我们的发展起点较低,有很多的传统经济可以模仿、追赶,很长时间内都在做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和技术相对密集一点的中高端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但一直未能完全抓住新经济带来的引领性机遇,所以新经济目前仍由美国占主导。


尽管如此,中国的新兴互联网企业一直在蓬勃发展,虽然还未成为世界性的主导力量,但也走到了世界前列。就这一较小范围的产业而言,我们赶上了新一轮的技术周期。


美国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整个世界进入了低速增长甚至是发展停滞时期。因为他们用经济学的方法去测量,发现技术进步没有带来经济增长。我认为问题出在他们对技术进步的度量方法上。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技术进步越快的行业,价格跌得越多,以此为基础来度量经济增长潜力有问题,因为技术进步不可能不带来经济增长,否则大家不会自发推动技术进步。我也怀疑一些经济学家关于中国过去十几年技术进步的估算,因为他们算出的TLP(全劳动生产率)是下降的,甚至趋近负数。我认为不太可能。我们的微观主体还有那么多的科研投入,不太可能没有产出。


这一轮技术周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医药。在这四个领域,中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走到了世界前沿,生物医药稍差一些,也基本赶上了。这大概是中国第一次全面地站在世界技术前沿上,并且在其中一些领域还拥有绝对的领先地位,甚至形成了碾压式的优势。


比如新能源领域,太阳能是世界能源转型的重点,相比核能有很大优势,而中国在这方面具有碾压式的优势。中国本土生产的太阳能设备在全世界的占比已超过70%,国外很多太阳能电池企业都已被中国收购,中国企业已经基本垄断这一行业。


在AI(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尽管在核心技术方面还落后于美国,但差距不太大,在一代以内,相信我们通过努力就可以赶上。但是大家不要只盯着核心技术,事实上中国在AI的应用方面已经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比如在智慧城市领域,我们绝对是一骑绝尘,把别的国家甩在后面,说明我们在图像的识别处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已经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2021年和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都占到世界的60%以上,今年我们的销量可能会达到一千万辆,在世界的占比还会增加。欧洲计划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但它们的电动车产业想要在那之前赶上中国的难度非常大。


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态势


两会之后,政府新班子的建立给我国政策环境带来了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这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政策的制定会更加稳定,执行会更加坚决。李强总理说,我们要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可以预见,今后政策的制定应该会更加理性化、合理化,执行落实会更加有效。


所以,制度环境方面会有很大的改善。


今年头两个月的开局不错,投资增长的态势比较好,制造业投资也在逐渐恢复。我个人判断,投资为今年GDP贡献的增长率将达到2%,去年是1.5%。


消费方面,房地产跌幅在缩小,今年有望止跌。房地产占GDP的比例很大,去年房地产增加值下跌5.5个百分点,如果不下跌,我们去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4%,而不是3%。房地产是长链条行业,除了建筑,还有装修、家用电器、装饰材料等等。如果房地产能止跌,甚至复苏,就会带动消费的重启。


现在看来,今年一二月份消费的增长态势尽管不太稳,但也不差。央行配合经济的复苏刚刚降息,我相信央行未来的政策会随着经济态势的发展继续适度调整。总体而言,今年央行政策会比较宽松适度。


财政不用多说,一直在加力。


算下来,今年消费有望增长6%-7%。过去正常年景的消费增长是7%-8%,如果消费增长6%,给GDP增长的贡献就是3.3%,如果7%,贡献就是3.8个百分点,这样加起来,今年的GDP增长速度大约在5.3%-5.8%。这是我的预判。


外部环境的变化


今年,发达国家进入了衰退期,可能是浅衰退,但如果美国真的爆发金融危机,衰退程度就很难说。以往的经验表明,发达国家暴发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期间,中国反倒一枝独秀。当然,这和我们的政策刺激有关。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当经济下行的时候就应该刺激,所以今年如果需要,我们肯定还是会有刺激政策。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发达国家暴发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应该也不太大,只是心理作用经常使我们夸大影响。


俄乌冲突已持续一年,对中国的不少企业的供应链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影响较大,但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并不太大。去年我们一直担心粮食供应会受影响,迅速加码国内的粮食生产。过去一年我们的通胀率依旧极低,食品价格也未上涨。中国是大国,吸收国际冲击的能力比较强。


还有一个大家都很担心的问题是中美技术脱钩。美国想和中国在技术领域进行脱钩,这是事实,而且在不断加码。不断加码是由于他们过去的脱钩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增加芯片领域的投资,并且美国也清楚脱钩对自身的损害,所以不想让制裁范围太大,采用“小院高墙”的策略。


对中国而言,制裁的影响相对可控。比如,实体清单上的中国企业已经有640多家,中国全部企业的数量是一千多万家,占比极其有限,中国经济整体层面受到的影响微弱。当然,在高科技芯片等“小院高墙”的重点领域确实受到一些影响。


一个国家在技术上替代另一个国家只能是“换道超车”,而非“弯道超车”。例如我们的电动汽车就是通过换一个赛道超越西方,而不是在同一个赛道上做得更好。国外传统汽车巨头依仗技术优势雄厚,不愿放弃原来的技术,不愿切入新赛道,最终很可能势弱,甚至消亡。


现在美国跟我们打芯片战争,最近又加码,要求美国企业以及享受美国联邦政府“芯片制造补贴”的外国企业给中国卖芯片每单都不能超过规定上限。这个限制明显更严,意味着我们实体清单以外的企业购买指定企业的芯片也都要受限。这对我们的影响会加大。然而,就技术发展而言,现在是电子芯片,下一代可能是光子芯片。在光子芯片领域,中国已经身处世界第一阵营。光子芯片通道容量更大、能耗更低,非电子芯片所能比拟。如果光子芯片有朝一日量产,电子芯片就会完全落伍。很大可能性是光子芯片在五年之内实现GPU的商业化,十年之内实现CPU的商业化。果真如此的话,中国又会通过新辟赛道而超车西方。


因此,即使在中美竞争最激烈、美国对我们“卡脖子”最严重之时,我们也不要失去信心,路在脚下,且仍然宽广。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