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三年中央一号文件涉及“粮食”的重点内容 2022年: ① 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 ② 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③ 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 ④ 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 2023年: ① 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 ② 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③ 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④ 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⑤ 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⑥ 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2024年: ①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② 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 ③ 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 ④ 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 ⑤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⑥ 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 ⑦ 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 ⑧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监测分析。 ⑨ 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完善粮食适度加工标准。 ⑩ 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 2、解读 ① 单产方面,通过对比2022年和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24年进一步强调了大面积提高单产的重要性,文件提出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相比其它主产国仍有不小差距,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预计,2023年中国玉米单产仅6.44吨/公顷,而美国玉米单产已达11吨/公顷,乌克兰玉米单产达7.7吨/公顷,阿根廷达7.9吨/公顷。所以在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得以提升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另外,文件再次提及种业振兴,2024年对于种业振兴表述由2023年的“深入实施”有所强化为“加快推进”,对于生物育种产业化,由2023年的“加快步伐”、“有序扩大”改为2024年“扩面提速”。2024年是我国种业振兴正式开展的第四年,“扩面提速”表明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② 种植面积方面,2024年强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文件中还提到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这将确保包括玉米在内的基本粮食种植面积。2023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约3638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48万公顷,同比增加4%。 ③ 补贴政策方面,对于“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2024年表述为“继续实施”,所以国家在扩种大豆方面还会继续加大力度,市场传闻2024年大豆补贴也不会低,这有利于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④ 最低收购价方面,关于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的表述相较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2024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相比去年提高0.01元/斤,小麦最低收购价已连续四年提高,起到稳定口粮价格预期的作用。 整体而言,今年的一号文件从提升单产、保护耕地、通过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基础建设等多方面对粮食生产产生积极影响,归根结底是要力保粮食产量安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从而全面推动我国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