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减产驱动下,红枣价格一路走高,而进入2024年,红枣价格主导因素由供给向需求转换,需求承接度不足,红枣价格持续回落。对于后续红枣价格走势,需求仍旧是决定性因素。 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对消费的判断往往都缺乏明确清晰地数据支撑,红枣同样也是,终端消费分散给数据统计与趋势研判带了很大的阻碍。但通过梳理红枣产业链情况、下游消费格局、需求影响因素等,大致可以对当前红枣需求情况做出定性定量分析,从而给到未来行情走势预期一定的逻辑支持。 一、红枣产业链情况 红枣的产业链相对简单,可以分为种植、收购加工与终端消费。一般红枣产量决定新枣集中上市前价格,消费则是红枣上市后进入价格兑现期的主导因素。我国红枣消费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近几年红枣出口呈现增长趋势,但体量占比仍旧较小,且出口也只要集中在华人区,比如东南亚、欧美唐人街等,当地的华人需求比较多,外国人由于饮食习惯的问题需求较小,出口对于红枣需求的提振空间相对是有限,2023年红枣出口量为2.81万吨,同比增长26.59%,占红枣消费的5%上下。因此,对于红枣的消费的跟踪主要还是以国内消费影响因素为主。 二、红枣下游消费情况 红枣的终端消费从加工形式划分,可以分为粗深加工与原枣,其中原枣指的是仅进行分拣、除杂、清晰、烘干、分级、杀菌等处理,而粗加工是指在不改变红枣原始形态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切割或者搭配其它干果进行加工形成枣夹核桃、奶枣等产品,深加工则指通过发酵、研磨、分离提取等制取枣泥、枣片、枣酒等产品。近年来,我国的深加工产业持续发展,但是市场占比仍旧有限,目前市场原枣消费占比仍在70%左右,而粗深加工产品仅有30%左右。 从终端产品划分,可以分为直接食用、零食产品以及其它用途。直接食用目前仍是红枣消费的主要组成,占比在一半左右,其次就是零食产品,近两年爆款红枣零食产品推出,如奶枣、枣仁派等很大程度推动了零食制品对红枣的需求,这部分目前可以占比可以达30%左右,而剩下的主要是药用、餐饮用、泡茶等也占有一定比例。 从销售渠道划分,可以分线上与线下,线下为传统商超、批发市场、零售店等,线上主要指电商渠道。尽管近年来红枣线上销售持续扩张冲击传统销售渠道,但红枣消费主要还是以线下流通为主,占比在65-70%。 综合来看,红枣作为滋补类非必需品,需求对价格具有较大弹性的,除了刚需部分以及零食加工产品因其对红枣品质要求低且可替代品较多,对于价格波动不敏感,其它部分红枣需求波动可能在±10~20%左右。 三、红枣需求影响因素 对于红枣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从长周期与季节性两个维度来看,红枣的长周期性消费跟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加,居民对于红枣等滋补养生健康类商品需求呈现稳步增加态势,但是阶段性宏观增长放缓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将会造成红枣消费回落。前几年公共卫生事件、今年宏观经济增长承压都影响到了红枣的需求,表现为长周期消费趋势中的阶段性回落。一般正常年份灰枣消费在50-60万吨,今年可能有15-20%左右降幅。 红枣需求年内季节性波动明显,传统节假日形成消费提振,水果上市对其形成替代竞争关系。一般10-3月是红枣消费旺季,10月开始,随时令水果上市数量逐步减少,天气逐渐转冷,滋补品的需求提升,叠加元旦、春节等传统节假日接连到来,下游补库备货增多,红枣消费逐步趋旺,而春节之后,新鲜水果开始集中上市,天气逐渐转暖,人们对于滋补品的需求就会减少,红枣消费随之转淡,一般红枣淡旺季月间消费波动在-40%~40%左右。红枣需求年内季节性波动,带动短期红枣价格随之变化,但其价格重心仍取决于中长周供需结构。 近几年红枣产量波动剧烈,但出于其滋补类非必需品的特性,即需求弹性较大,红枣在新枣上市产量落定后,定价权逐步转换到需求端。本季红枣减产显著,但随减产被充分计价,需求进入兑现期,在宏观环境缺乏明显的需求增长驱动与高价成为非必须消费的抑制背景下,红枣消费市场普遍表现为旺季不旺、整体需求疲软。综合上文所述,结合今年红枣主要市场的成交情况、走货速度、以及终端市场给与的反馈,预计红枣消费减幅在15-20%,对于新季红枣预计低价可能促进部分需求恢复,预计增幅可能在10-15%左右,故对应红枣价格可能继续承压,关注终端需求变化情况。 (浙商期货 万晓泉)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