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品种:大豆 金秋九月,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黑龙江地区产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丰富为西北、东北两条路线,分别聚焦大豆、玉米主种植区,对新季产情、加工、贸易、政府等企业及机关进行走访,了解两农产品的产业现况与发展。 本人所在路线为西北线,调研主体以大豆为主,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沟通探讨,对大豆的产业现况有了较为深入的,并对大豆市场未来产业进行思考。 一、调研背景与调研路线 当前为大豆收获季节,新季开秤价、质量及产量几何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贸易商、农户的收售心态也一定程度左右产品价格变动。而另一方面,大豆从2022年开始呈现长周期下滑,盘面价格从6400元附近最低跌至4113元,跌幅近36%。新季大豆上市价格是继续承压下行还是能够给予市场一定的支撑,而面对豆价长周期下滑,企业及产业是否进行或已经进行了怎样的经营调整也是此次需要关注的问题。 西北线调研路线:哈尔滨-巴彦-绥化-海伦-北安-黑河-嫩江-讷河-大庆 调研样本:10家(2家种植、3家加工、3家贸易、1家饲料、1家政府部门) 二、调研成果与总结 (一)大豆种植与产情 1、种植成本 整体来看今年种植成本较去年下降,主要原因为地租下滑,非集团性质地租较去年约降2000-5000元/公顷,非地租成本无明显调整。调研区域内大豆成本约2.1元/斤(不含补贴),加上补贴后高油高产大概在1.8-1.9元/斤,若自有用地种植(无地租)大豆成本会更低。 2、产量 因种植及生长期天气原因,部分地区单产受损,但大多地区后期修复影响减弱,甚至单产提升。全黑龙江及全国来看,大豆产量较去年或持平略减。 3、开秤价 今年开秤价大概在2.1元/斤,各地区有所不同,但均基本接近成本价,并有低开低走趋势。若价格持续走低,不排除“亏本”可能。从种植户及贸易商的沟通情况来看,今年农户惜售的情况不大,一方面22、23年开秤价都是高开低走,打击惜售情绪;另一方面市场对大豆供大于求的格局都有清晰的认识,普遍认为后续价格走升的可能性较小,所以认卖情绪高。 4、大豆品质 今年国产大豆整体蛋白含量偏低。主要原因为国家鼓励高油高产大豆,并设置了高油高产补贴。但从国产豆的食用需求来看,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更受青睐,收购价较低蛋白含量大豆有升水。 (二)产业企业情况 1、种植户 由于开秤价低,今年大豆种植收益低于去年,但也不至于亏损,农户情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并无缩减明年大豆种植面积的预期。从长周期来看,农户对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有一定的惯性和季节性,除必要性的轮种,轻易不做更改。 2、贸易商 今年整体收购比较谨慎,一般是有订单才收货,轻易不做库存。另,调研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因为大豆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品种,且黑龙江又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区域内贸易商不管是贸易方式、对价格的预判都非常理性,同时也积极运用衍生品市场进行保值甚至增值,效果良好,而头部大豆贸易商已经具备综合服务商的水平与能力。 3、加工企业 调研企业今年油脂加工利润比较好,一方面是成本端大豆价格低,而油脂价格变动不大(有进口豆压榨油托底);另一方面是销售渠道,或者有集团或品牌资源,或者开拓直播销售;同时企业积极寻求其他利润来源,例如蛋白,或者提高蛋白含量增加附加值,或者深加工成副食。但从全国区域来看,今年油脂消费并未提升,预计较往年减两成。从豆粉、蛋白及其他食用来看,也未有明显增加,总量保持稳定为主。也就是说整体消费环境无明显利好,企业盈利更多需要深挖、增加利润来源,以品牌、创新带动经济效益。 (三)参与期货市场情况 我国豆一期货品种自2002年3月15日上市,豆一期权自2022年8月8日上市,上市后期货、期权均运行良好。根据调研,农户和贸易商对期货价格关注度高,农户参与情况良莠不齐;贸易商基本全部参与,期现货价格关联度较好,企业套保比较灵活且大多效果良好,尤其是有交割库的企业更是物尽其用,在采购、库存等方面受益良多。 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企业对于豆一的参与度相对偏低。一方面国产豆油压榨更多走高端消费渠道,其对大豆质量要求比较高,一般通过大型贸易商进行采购,定价权一般在贸易方一方,由期货价格加升贴水组成。而成品不管是豆油还是粕,都属于非转基因类,目前上市豆油、豆粕品种均为转基因类,所以两市场品质、用途及价格不一致,不具备套保条件。 三、大豆价格走势研判 从基本面角度来看,大豆价格供大于求,向下预期较大。在大豆生产方面,我国近年来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出台稳定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如持续给予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探索建立大豆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各级财政支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豆,稳定大豆种植规模,国内大豆生产不管是种植面积还是单产实现历史性突破。统计局口径,2023年我国大豆产量2084万吨,9月初农业部预计2024年我国大豆产量约为2054万吨。消费端来看,我国国产大豆主要是食用,其次是蛋白和种用,往年总消费在1700万吨左右,每年变化不大,而且随着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消费习惯等方面原因,食用部分有缩减趋势。即从大致数据(非精细化处理供需平衡表)来看,国产大豆每年有300万左右的盈余,严重供大于求。从与调研企业沟通来看,亦普遍认为大豆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为供需结构失衡。 从技术面角度来看,豆一价格在2021年上涨后,2022年10月开启震荡下跌行情,基本抹平2020、2021年涨幅,再度回至4000元的关口。目前趋势未有止跌迹象。结合当前新粮上市,各企业均不愿储备库存,豆价基本找不到支撑因素。另一方面,9月24日国新会出台多项关于经济、房地产与股市的强力政策,随后一周股市及大多商品均呈现强烈上涨,而大豆价格仍未有“抬头”,由此可见市场对大豆价格下跌存在一致性预期,建议维持空头思路。但当前豆一与豆二价差已降至400元附近,不宜过度杀跌。 四、国产大豆产业的思考 当前我国大豆产业来看: 1、我国大豆需求严重依赖进口,依存度在80%左右,从国家粮食安全与贸易话语权角度,必然需要提升国产大豆产能; 2、当前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与进口大豆(转基因)分界比较明确,消费交集比较小。但随着2021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至2024年已经有八个省份允许种植转基因玉米、大豆,可以说转基因粮食产业化进入了大面积示范阶段,未来两者的交集将逐步增加; 3、国产大豆产量提升后,进入供大于求格局,豆价下跌,为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国家给予多项政策支持与补贴,但囤积大量库存以及使用大量的财政补贴,非长久之计; 4、从表面来看,稳定大豆价格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促进需求,贴合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诉求,国产大豆消费必然要挤占进口大豆消费,那么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差要进一步缩窄,而品种方面包括含油率、蛋白含量等对于加工来说可能需要进一步特质需求,不管是来源还是品种均需要差异化并竞争性发展。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更多调研报告、调研活动请扫码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