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品种:白糖 8月,市场对于巴西中南部干旱带来的甘蔗产量表示担忧,各机构纷纷下调巴西中南部24/25榨季的估产,原糖强势反弹至23美分/磅一线。10月,国内广西甘蔗进入糖分累积关键时点,市场对于24/25榨季广西糖产量有着巨大的分歧。 本次调研我们深入到广西蔗区、广东加工糖厂以及糖业终端,了解24/25榨季蔗区的生长情况及糖分累积情况,进而对整体产量进行综合评估。 调研总结: 24/25榨季广西增产明确,糖产量预计同比增产80万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平均增长幅度10-12%,未来种植面积整体仍有发展空间。总体丰产,甘蔗生长情况南北略有差异。预计单产持平,糖分增加,病虫害影响甚微,台风主要发生在崇左地区,影响有限。后期在天气配合的情况下,全广西甘蔗入榨量约5650-5700万吨,广西食糖产量预估690-700万吨,比去年618万吨增产约80万吨。 24/25榨季全国糖产量预估为1100-1120万吨。北方甜菜糖增产40万吨,广西糖增80万吨,云南糖增15万吨,广东和海南因受到台风影响糖产量减少10万吨,综合全国预计增产125万吨,增幅17%。 糖浆、预混粉的影响比重加大。在未出台有关政策之前,价差持续存在、终端替代持续发生的情况下,预计明年糖浆和预混粉进口仍有增量的空间。今年四季度进口预报到港比去年略减,但进口的减量可能会被糖浆的增量所弥补。 展望: 短期震荡:郑糖2501近期震荡,主要是基于国内低库存和ICE原糖强势上行的影响。未来若ICE原糖价格在21美分/磅以上波动,加工糖厂进口亏损加大,进口糖源将减少(部分洗船),在广西未有新糖补充背景下,国内价格围绕5800元/吨上下波动。当ICE原糖反应完巴西的减产后,重心回归北半球,关注国产糖、印度和泰国的产量对盘面造成向下的压力。 后市偏空:长周期看,全球增产基调不变,先扬后抑,大趋势向下。国内配额外进口窗口打开,这将是跌势中的常态。随着广西糖开榨,进口糖源以及替代品越来越多,远月锚定为最便宜可交割糖源。 风险点:巴西天气、北半球产量 一、调研背景 调研背景:广西是全国甘蔗种植的主产区,广东是加工糖厂及终端用糖企业的集中地。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24/25榨季蔗区的生长情况及糖分累积情况、种植面积以及未来开榨时间计划,了解糖厂甘蔗扶持政策及对产业未来发展的看法。深入广东糖业终端有助于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区域食糖产销概况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 调研时间:2024年10月14日-10月18日 调研路线:柳州-来宾-南宁-崇左-东莞-广州 二、24/25榨季广西产量预估 广西:增产明确,24/25榨季糖产量预计同比增产80万吨 (一)种植面积:增产主要来源于种植面积增加,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上一个榨季政府对于甘蔗的种植扶持政策力度加大。根据今年4月份广西地区调研可以看到,在政府补贴力度加大,以及甘蔗二次结算联动价等政策的鼓励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11月的种植面积情况与4月份调研预估情况一致。来宾和柳州等中北部地区的种植面积增加得益于政策补贴和支持,以“退桉还蔗”为主;南宁崇左等南部地区增加以“退果还蔗”为主,种植甘蔗的经济收益比果树更好。同时,糖厂积极配合,充分参与施肥、育苗等过程中,推动了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发展。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平均增长幅度10-12%,按地区分,今年柳州、来宾地区的种植面积增长幅度为8-10%,南宁、崇左地区增幅幅度18-20%。 未来种植面积整体仍有发展空间,预计可增长空间5%。中北部因桉树仍有部分未完全退让,因此中北部甘蔗面积增长仍有余地。南部桉树面积较少,果树因经济效益低基本已完全让地,因此中南部面积增长空间不大。整体明年预计将继续延续扩种,在今年的增长基础上面积还有5%的增长潜力,取决于政府的清桉力度和政策支持。 (二)产量:总体丰产,甘蔗生长情况南北略有差异 1)单产持平:今年全广西的降雨充足,但降雨不均。北部的降雨在4月份和9月份较少,导致前期分叶和有效茎减少,株高持平略减20公分。而中南部地区全年降雨丰沛,因此株高表现比去年高15公分。今年整体甘蔗呈现有效茎下降的特点,北部的单产低于南部,综合考量甘蔗长势,单产预计同去年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崇左地区甘蔗受到干旱而减产,今年该地区甘蔗恢复性生长为全广西的产量恢复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2)糖分增加,整体开榨时间提前:总体田间锤度测量偏高,北部糖分高于南部。因今年全年雨水多,前期存在甘蔗糖分降低的担忧。但10月份后降雨逐步减少,昼夜温差明显,光照充足。调研结果显示,整体田间锤度表现优于去年,糖分预计增加。地区表现上,北部的糖分高于南部。北部的降雨少于南部,但北部温差大,北部的平均锤度在17-18,高于去年2个点,南部的平均锤度为15.9-19.3,属于正常水平。今年10月的天气和去年不同,广西没有出现持续阴雨,后期的光照条件和温差表现利于糖分累积,因此今年的糖分相较于去年更高,甘蔗成熟时间更早。部分高糖品种已接近成熟,部分糖厂预计11月上旬开榨,大部分糖厂预计11月20日左右开榨,去年开榨时间为12月1日。 3)虫害问题发生在局部,影响有限:黑穗病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虫害,农务在虫害方面进行了及时的防控,农药用量增加,加大力度防止病虫害的扩散。此外,虫害也和品种高度相关,目前南宁、来宾地区虫害略为严重,其他地区甘蔗长势没有受到虫害影响。整体虫害的影响微小。 4)台风影响有限,主要发生在崇左地区:今年台风“摩羯”过境,从影响面积上,崇左甘蔗倒伏比例80-90%,重度倒伏20%(约8亩),中度和轻度倒伏占比80%。影响评估:重度倒伏的甘蔗单产和糖分会受到影响,中度和轻度甘蔗后期生长可修复。可能会存在不生长而糖分累积较快(成熟度高后未能及时入榨而导致退糖)、侧芽生长吸收养分、蒲心以及田间鼠害等情况。对于造成单产下降的具体数值难以评估,影响0.2吨/亩-1吨/亩不等,还需持续关注后期田间管理以及甘蔗恢复的情况。 三、24/25广西糖预计供应增加80万吨 在政策扶持下,农民甘蔗种植积极性高,为今年的丰产打下了基础。得益于降雨充沛,广西增产成为定局。地区分布上看,桂南地区甘蔗株高表现优于桂北,但糖分桂北优于桂南。后期在天气配合的情况下,全广西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增加100万亩(+10%~+12%),全广西甘蔗入榨量约5650-5700万吨,全广西食糖产量预估690-700万吨,比去年618万吨增产约80万吨。 24/25榨季全国糖产量预估为1100-1120万吨。北方甜菜糖增产40万吨,广西糖增80万吨,云南糖增15万吨,广东和海南因受到台风影响糖产量减少10万吨,综合全国预计增产125万吨,增幅17%。 四、糖浆和预混粉影响比重加大 (一)因价格优势,用糖企业对糖浆需求增加 虽然从口感和质量上糖浆比白砂糖欠缺,但因价格优势,糖浆抢占了白砂糖的市场份额。从企业配方上也可以看到,部分终端企业更改了配方中白砂糖和糖浆的比例,白砂糖的占比有所减少。企业用糖习惯在逐步发生改变。 (二)糖浆主要来源于泰国,报价与进口成本相关 今年4月份《关于调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区外加工贸易食糖管理措施的公告》发布,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区外加工贸易食糖的管理措施予以调整。该政策实行后,我们了解到,保税区的糖浆预混粉已经停止生产。原保税区糖浆厂已转移至泰国。目前国内90%的糖浆来源于泰国,从泰国运输至国内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糖浆保质期60天。9月,糖浆港口价约为3750-3800元/吨,到厂价约4000元/吨,国内的糖浆报价与供给、进口成本价密切相关,不会紧密跟随白糖市场价格。 (三)糖浆影响增大,未来仍有增量的空间 23/24榨季糖浆、预混粉的进口创下近年的新高,累计进口达214.79万吨,折白砂糖量约为156.26万吨。在未出台有关政策之前,价差持续存在、终端替代持续发生的情况下,预计明年糖浆、预混粉进口仍有增量的空间。在今年下半年泰国开榨后,预计糖浆供应量将会增加,今年四季度进口预报到港比去年略减,但进口的减量可能会被糖浆的增量所弥补。 五、总结和展望 总结: 24/25榨季广西增产明确,糖产量预计同比增产80万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平均增长幅度10-12%,未来种植面积整体仍有发展空间。总体丰产,甘蔗生长情况南北略有差异。预计单产持平,糖分增加,病虫害影响甚微,台风主要发生在崇左地区,影响有限。后期在天气配合的情况下,全广西食糖产量预估690-700万吨,比去年618万吨增产约80万吨。 24/25榨季全国糖产量预估为1100-1120万吨。北方甜菜糖增产40万吨,广西糖增80万吨,云南糖增15万吨,广东和海南因受到台风影响糖产量减少10万吨,综合全国预计增产125万吨,增幅17%。 糖浆、预混粉的影响比重加大。在未出台有关政策之前,价差持续存在、终端替代持续发生的情况下,预计明年糖浆和预混粉进口仍有增量的空间。今年四季度进口预报到港比去年略减,但进口的减量可能会被糖浆的增量所弥补。 展望: 短期震荡:郑糖2501近期震荡,主要是基于国内低库存和ICE原糖强势上行的影响。未来若ICE原糖价格在21美分/磅以上波动,加工糖厂进口亏损加大,进口糖源将减少(部分洗船),在广西未有新糖补充背景下,国内价格围绕5800元/吨上下波动。当ICE原糖反应完巴西的减产后,重心回归北半球,关注国产糖、印度和泰国的产量对盘面造成向下的压力。 后市偏空:长周期看,全球增产基调不变,大趋势向下。国内配额外进口窗口打开,这将是跌势中的常态。随着广西糖开榨,进口糖源以及替代品越来越多,远月锚定将为最便宜可交割糖源。 风险点:巴西天气、北半球产量。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更多调研报告、调研活动请扫码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