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调研报告

长江期货:11月广东菜系调研报告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4-11-15 16:55:37 来源:长江期货

报告品种菜籽、菜粕、豆粕等


摘要


99日商务部对加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为起点,叠加宏观利多因素刺激以及棕油等竞品油脂上涨带动等因素的刺激,目前国内菜油价格已经大幅上涨至近两年高位。而在油粕“跷跷板”效应的影响下,菜粕价格走势持续疲软。反倾销事件将如何改变国内菜系供需情况如何?未来油强粕弱现象是否仍将继续维持?114-6日长江期货饲料养殖中心前往国内菜系产销大区:广东,通过实地走访油厂及贸易商等,了解菜系产业现状以及具体供需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供应端,受反倾销事件的政策不确定影响,2024年四季度菜籽到港环比下降,2025年更是完全没有买船,进口菜籽供应由松转紧。需求端,目前菜油消费同比持平,菜粕消费同比大增,但如果反倾销落地导致供应缩量,后续两者需求都将受到抑制。总之,后续待反倾销事件落地,国内菜籽供应量将明显下滑,将刺激菜油及菜粕价格上涨。基差方面,目前无论是菜粕还是菜油的基差都处于极低水平,继续向下的空间不大,后续供应端缩量有望令两者触底反弹。价差方面,考虑到1月合约对应的11-12月仍有买船;而5月合约对应的20251-4月菜籽无买船,供应更加紧张,因此更看好豆菜05价差向上反弹以及1-5反套。


广东菜系供应:高压榨利润刺激下,今年1-9月国内菜籽进口数量同比大增。但是在99日商务部对加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后,企业因为担心关税问题而谨慎采购。目前10-12月菜籽到港量预计较9月明显下降,2025年更是完全没有菜籽买船。因此四季度国内进口菜籽供应由松转紧,进入2025年更是大幅紧张。


广东油脂消费:受消费降级影响,今年广东地区的油脂消费与去年持平。品种上,目前棕油消费已压缩至接近刚需,豆油对其大量替代。菜油因为风味问题,广东不是其主销区。不过下游企业因为担心反倾销后断供而积极提货,各企业的菜油基本销售完毕,仅有少了存货。未来广东地区油脂消费预计维持震荡走势。品种上,如果反倾销事件落地,后续供应端缩量将导致菜油消费被压缩至刚需,同时其他油脂对菜油大量替代。目前广州-川渝菜油运输线也可能中断。


广东粕类消费:在菜粕高性价比、杂粕供应减少以及加菜籽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下,今年华南地区菜粕消费同比大幅增长。目前大部分调研对象的菜粕均销售完毕,甚至出现惜售现象。但如果未来反倾销事件落地,菜粕供应收紧势必导致其价格上涨,从而失去了目前的性价比优势,消费也同步下滑。


企业对反倾销调查的看法和应对措施:调研企业对反倾销调查较为悲观,因为政策不确定性都暂时未订购2025年船期的菜籽。针对该事件,虽然企业可以通过1、转型为豆粕贸易企业/转榨大豆。2、购买澳洲、俄罗斯及阿联酋等替代源的菜籽菜粕。3、如果加税后仍有进口利润将继续进口。不过并非所以厂商都可以按照措施1转型,措施2面临替代源性价比差及供应有限的问题,措施3完全看征税幅度。因此我们认为在反倾销调查落地后,进口商的措施难以完全抵消其不利影响,进口菜籽供应仍将收紧。


观点总结:供应端,受反倾销事件的政策不确定影响,2024年四季度菜籽到港环比下降,2025年更是完全没有买船,进口菜籽供应由松转紧。需求端,目前菜油消费同比持平,菜粕消费同比大增,但如果反倾销落地导致供应缩量,后续两者需求都将受到抑制。总之,后续待反倾销事件落地,国内菜籽供应量将明显下滑,将刺激菜油及菜粕价格上涨。基差方面,目前无论是菜粕还是菜油的基差都处于极低水平,继续向下的空间不大,后续供应端缩量有望令两者触底反弹。价差方面,考虑到1月合约对应的11-12月仍有买船,而5月合约对应的20251-4月菜籽供应更加紧张,因此更看好豆菜05价差向上反弹以及1-5反套。


114日上午:广州中包装油分销商A


企业介绍:油脂经销商,分金融、散油和包装油三个板块,业务范围主要是成品油代理,代理了包括益海嘉里、嘉吉、中粮等包装油,经营主要以中包装油为主,小包装油不到5%;中包装消费下游主要以大餐饮(单位学校大食堂、连锁餐饮店)为主,食品工业为辅。


1、广东本地目前的油脂消费情况及趋势预估?


之前9月末期经济刺激政策出台,房市和股市比较亢奋的时候消费不错,但现在已经回归了正常水平,消费热度仅持续了1-2周。从自身数据来看,因为9月备货已经结束,10月份的餐饮消费环比下降。不过同比相差不大。企业认为今年消费没有起色的主要原因是消费降级的影响,大部分尝试消费升级的企业都存活不下来。对未来的消费趋势方面,企业认为未来消费上不去也下不来,呈现震荡趋势,主要是因为消费降级将继续,但人口基数在那里,消费量也不会减少太多。


2、近期广东油脂市场有什么结构变化?


五大品牌逐步蚕食中小品牌的份额,大品种里也是一两个品牌消费特别好。此外包装油的消费渠道碎片化,大中小餐饮业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渠道。


3、华南地区中包装油月均消费情况?


广州120万桶、深圳100万桶、佛山60万桶、东莞80万桶。一桶20升,55=1吨。油脂掺混比例随时调整,目前豆油用量最大。


4、广东本地油脂的消费品种偏好?


广东调和油的原料用量中豆油占70%,其他油占30%。菜油主要渠道是供应湘菜馆,因为消费习惯限制,而且一级菜油因为价格太贵销量不如三级菜油。花生油这边也有在使用,但是量很小,因为花生油太贵了。


5、企业的调和油配方是?品种间替代?


刚开始的时候(今年5月)使用50%豆:50%棕,之后到8月份换成99%豆和1%棕,现在棕油消费完全只剩刚需。虽然调和油里仍然有99%棕的调和油,但是仅用来炸东西,以及满足部分客户认为棕油没有豆腥味的特殊需求,而且价格太高,销量不大。


6、企业花生油、豆油和菜油的来源?


花生油主要来自山东,海运到达广州。菜油可以从国外进口成品菜油,或者从华南进口菜籽再进行压榨。此外企业也进口来自东北的非转基金豆油,较转基因豆油贵300/吨。


7、目前企业的库存怎么样?


企业正常库存为2万吨,但是目前大部分仓库都空着。库存以中包装为主,小包装很少。


8、这边散油是如何定价的?


散油定价有四个渠道:工厂报价、自己的头寸、竞争对手价格、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工厂一般不管自己的产品怎么卖,对特定产品才给参考价。


9、葵油是否有刚性需求?


除了部分幼儿园和学校等,无其他刚需。


10、目前棕油的这种极端行情和20225-6月的极端行情相比有什么异同?


20226月也出现了99%豆:1%棕的极端配比,棕油价格涨到非常高的位置,但是当时棕油的消费减量比现在更加严重:当时所有能被替代的棕油需求都已经被替代,仅剩下绝对刚需。不过企业认为今年的情况要好于去年,今年的棕油消费还有压缩的空间。


11、企业是否有做套期保值?上下游的其他企业有做吗?


包装油如果量特别大就会去套保,因为它的价格上涨比散油慢而价格下跌比散油快,因此不套保的风险有点大。套保方案上有完全套保也有个性化套保,主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渠道客户套保也不多,以单边为主。不过做散油的客户经常套保。


114日下午:东莞某油厂B


企业介绍:企业是广东地区龙头油厂之一,去年油脂贸易量达130万吨,中间贸易量80-90万吨,其中50万吨棕油,不到20万吨豆油,约10万吨菜油。此外还做了10万吨菜粕的贸易。油厂是分提和精炼为主,是最大的第三方油脂服务仓库,高峰期14万吨仓储,自身库存最高不超过4万吨。油厂的下游客户包括贸易商和渠道客户(食品、中包装)。食品企业包括本地和大企业,康师傅、徐福记、统一、旺旺等。中包装油由于运输距离限制以珠三角消费为主。


1、今年国内的油脂消费情况?同比有什么变化?


今年油脂消费和去年比没有明显增加,可能还有所减少。后续预计就在这个位置上停滞了。


2、油脂的品种间替代情况?


在去年11-今年3月以及现在都发生了明显的替代。在中包装油里豆油对棕油有明显替代,此外下游食品企业也减少了棕油用量。


3、国内菜籽进口数据以及后续的进口预估?


今年直到四季度前都买了很多菜籽,7-9月月均买船有10条(60万吨)。不过121方面确认多家油厂的菜籽洗船,11-12月预计每个月买船5条左右(30万吨)。此外菜油进口量有增加,从华东直接发往川渝。目前华东毛油报价01-100,按照川内01+200的成交已经具有利润。


4、目前豆菜价差是否合理?


目前并不合理,但是该价差受到政策(美国大选、中加关系)的影响太大了。目前菜籽基本面不好(库存很高,价差没优势),不过后面2025年菜籽买的少,叠加反倾销政策,豆菜价差有缩小的可能。


114日下午:广州某粕类贸易商C


企业介绍:企业是广州某头部粕类贸易商。今年的贸易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其中菜粕全国贸易量50万吨,全部来自国内油厂压榨,比去年的48-50万吨要多。颗粒粕贸易量在3000-1万吨,豆粕贸易量1万吨每月,此外也有做部分杂粕。不过因为采购窗口错过了现在做得比较少。


1、今年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菜粕消费表现如何?


今年华南菜粕消费都很好,原因是菜粕性价比很好(2100多元/吨的菜粕非常便宜)、葵粕数量不够且价格不合理,华南地区也没有足够的别的杂粕可以替代消费。此外还有大豆通关阶段性紧张和反倾销的担心,促进菜粕消费。另一方面,华东地区因为杂粕较多导致菜粕性价比一般,所以消费比较差,菜粕出现累库。


2、油厂菜粕卖货情况?


最近油厂惜售很明显,主要是因为加菜籽反倾销调查导致的,油厂担心未来无菜籽可以压榨。现在油厂都在提前装船+积极压榨,因为油厂的库容有限而且部分油厂后续准备转榨大豆。目前某外资油厂已经预定转榨大豆,另一国内民营还是表示继续压榨菜籽(可以接受小幅亏损)。


3、目前菜粕的销售情况如何?


因加菜籽反倾销调查的影响,油厂不敢冒12-1月违约的风险强行买卖其合同,后期货源有不确定性。目前虽然菜粕性价比还存在,但广东地区已有菜粕惜售,油厂的挺货意愿强。目前广东地区可以维持豆菜粕合计贸易量2万吨/月,可持续至1月。广西头寸到明年1月仍然有2万吨/月合同量。


4、菜粕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


2-3%10-15%都有可能,不同饲料和不同厂家的添加量不一样。比如说某头部水产饲料企业已经可以生产0菜粕添加的水产饲料,另一家饲料厂的比例在5-8%


5、菜粕在各种饲料中的添加比例?


菜粕在饲料中添加比例最高的是水产料,添加比例在20-40%之间,不过水产本身需求体量比较小。现在(11月)是水产淡季,需求转移到鸭料上,后者添加比例在5-10%之间,不过本身体量大于水产。猪料中菜粕最多添加3%,主要因为颜色太深和菜粕自身的毒性。


6、菜粕直接的月度进口量有统计吗?


11-1月每个月大概进口15-18万吨菜粕,都是加拿大颗粒粕。


7、后续菜粕去库进程能否加快?


目前国内菜粕已经开始去库了,上周广西减库,广东和福建增库,总库存约7万吨。后续我们主要关注禽料端买货动力是否持续,关注前者的增量能否覆盖水产进入淡季后带来的减量,以及生猪消费情况吧。


8、对加菜籽反倾销调查一事企业有什么应对措施?


企业计划开始转型做菜粕,现在已经从纯菜粕过渡到菜粕+豆粕的搭配。豆粕贸易量从1个月2-3千吨升至4-5千吨。菜粕贸易量还有1.6-1.7万吨,豆菜粕合计起来有2万吨贸易量。


9、在菜籽反倾销调查出台前后,菜粕的掺混比例有什么变化吗?


暂时没有,因为国内菜籽供应短期充足所以暂时没有改变。不过等12月菜籽到港减少后应该会有调整。


10、俄罗斯及阿联酋菜籽有进入国内补充供应的可能吗?


俄罗斯和阿联酋菜籽所以可以进口,但是主要问题是品质不稳定+蛋白值偏低,要卖的很便宜(减价400-500/吨)才能打开销路。而且它们还要面临大量加菜籽压榨成的菜粕的竞争。除非加菜籽真的无法进口才有转机。


11、澳菜粕和加菜粕在品质上有区别吗?


澳菜粕可以直接进口,其蛋白值低于加菜粕,但是价格一样,因此性价比相对较差。此外近期中澳关系有缓和迹象,但是澳菜籽有疫病问题导致暂时无法进口,而获得进口许可需要时间。


12、下游目前对豆粕采购的态度?


在大豆通关放缓之前下游备库存很低,在通关放缓的消息出来后有适量增加库存,心态上有一点担心,不过并不是特别严重。下游认为只是暂时性缺豆,后面还是有的。


13、四季度的豆粕需求和之前的月份相比如何?


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增量,主要还是关注12-1月菜粕供应减少后能否带来替代要求。预计四季度猪料、鸭料需求增加可以弥补水产需求减少的损失,但不会特别增加很多。


14、如果反倾销落地,明年国内的菜粕需求要如何满足?如果不满足会怎么样?


可以用类似的事件去推演:19年中加事件期间国企基本不进口加菜籽了,仅有部分民营油厂有买,当时两广菜粕的峰值需求在10-12万吨/月。而现在两广菜粕需求已经涨到了22万吨。现在菜粕月产量32万吨,明年肯定会进口减量。加上葵粕因为俄乌减产也基本进不来,明年供应量可能会比19-20年更紧张。如果菜粕需求满足不了,需求只能转移到别的粕类上去了,会推高别的粕类:豆粕和杂粕的价格。


15、后续菜粕的价格、价差和基差预计如何变化?


目前对盘面走势看的不是很准,主要还是政策影响太大:如果川普当选的话可能豆菜粕价差走扩,因为豆粕长得比菜粕快。菜粕本身易涨难跌,可以买看涨期权。目前菜粕基差已经在涨了,因为贴水太多,只要豆粕上涨氛围还在就挺价,而且下游也可以接受基差上涨。


115日上午:东莞油厂D


企业介绍:企业是某跨国粮商在国内唯一一家具备菜籽压榨能力的工厂,生产线为菜籽/大豆双榨线,压榨能力为每天2500吨大豆/菜籽。今年企业共压榨了60多万吨菜籽,与去年压榨数量持平,此外也压榨了2万吨大豆。企业菜粕及菜油的库容都是2万吨。买船方面,企业现在有两船菜籽在港口,后续暂时没有买船计划,近期有一条菜籽洗船。


1、企业压榨的菜籽来源是?


企业会直接通过总部在国外采买菜籽,主要从加拿大采购,在加拿大设有农场。在2-3年前虽然买过澳籽,不过之后因为政策原因已经不再进口了。


2、最近下游对菜油和菜粕的需求和提货怎么样?


该企业菜油基本预售完毕,菜粕略有超卖,目前菜油菜粕提货均较好。菜油约50%已点价完毕。其他油厂反馈的情况也类似,称大部分菜油都卖完了,仅有部分油厂还有菜粕。


3、有没有听说过别家公司洗船的消息?


据说其他的企业都洗了,只有某民营油厂没有洗,反而继续增加买船。因为后者前期合同超卖了,要继续进货。


4、从加菜籽反倾销事件发生到现在,菜籽的通关时间有出现延迟吗?


没有,菜籽是重点管理的品种,企业一直严格执行过了20+天才放行的通关政策,从菜籽到港到进入工厂一般要20个自然日。此外企业反映其他友商有提前将菜籽从港口拉入仓库,但是不允许加工,要等到检疫完毕才能加工。


5、企业后续的菜籽进口计划?


11-1月都没有买船。不过只要有进口利润,就可以立刻新增买船。


6、今年加菜籽的压榨利润表现如何?


今年的压榨利润非常丰厚,体现在大量的菜籽进口和压榨数量上。


7、企业的油脂下游消费渠道是?


企业生产的菜油有30%进入储备轮换,剩下70%以包装油的形式进入市场。70%的市场消费中贸易商又占70%,剩下30%是食品厂。菜油最远的销售区域是青海和西藏,不过主要销售给湖南和川渝地区。运费方面,前往湖南地区的运费较便宜。企业称从广西到川渝的运费是380/吨,而从广东到湖南的运费只要240/吨。此外因为前段时间的油罐车事件,现在油罐车费有所上涨。


8、企业是否直接进口菜油?


企业并不直接进口菜油,直接进口菜油的主要区域是华东地区。这是因为:(1)华南本地菜油需求仅有2000/月,需求量不大,没有直接进口的必要。(2)华南本身也是菜籽压榨大区,压榨出来的菜油已经可以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


9、澳菜籽产品和加菜籽产品的区别是?


澳菜籽榨出来的菜油颜色比加菜籽榨出来的浅,因此包装油生产商接受度较差,认为油的颜色不纯。澳菜粕的颜色比加菜粕更深,而且蛋白含量也低于加菜粕。不过澳菜粕的质量还是能勉强达到交割标准。


10、广东今年的菜油和菜粕消费情况如何?


消费情况和过去差异不大,没有明显的大行情。今年国内大量进口菜籽主要还是因为进口利润很好。


11、如果反倾销事件落地之后,企业有什么应对计划?


还是会根据利润来决定是否进口菜籽。如果加税之后仍然能给出进口利润的话那么仍然会进口菜籽。此外是否转榨大豆也要看大豆的榨利情况。


12、如果后续加菜籽加税落地导致菜籽供应减少,当地的菜油需求要如何满足?


由于华南本地的菜油需求只有2000/月,量相对较小,因此无论是从外地调油还是用别的油替代都可以。


13、对后续菜油走势的看法?


如果中加政策延续,四季度菜油基差预计会继续走强,看好菜油价格。


115日上午:东莞油厂E


企业介绍:企业2017年建成。产能方面新园区共有两条生产线,包括3500/日的大豆/菜籽双榨线和5000/日的大豆线。此外老厂区还有3500/天的压榨线。该企业油罐共有两个区域,罐容分别为18.8万吨和8.5万吨。


1、企业今年一共压榨了多少吨菜籽?


截至到11月企业已经压榨了20万吨菜籽,考虑到11月份有1船,全年预计压榨24万吨。


2、企业目前的油粕销售情况?


现在企业还可以卖货,但是并不愿意卖现货,反而更倾向于交割。11月船期的粕还可以卖,油已经卖完了。


311-1月广东地区的菜籽买船数据?


11-12月目前预计仍然有买船,每家预计都有1-2船(合计共8船),到年底前有继续增加的可能。但是2025年买船非常少。


4、目前企业的菜籽库存?


企业目前有3-4万吨的菜籽库存,后面还有一条船到港,合计库存大约为10万吨。


5、今年进口菜籽的榨利表现如何?


今年进口菜籽的榨利一直表现良好,全年都在400/吨以上,导致进口数量大幅增加。


6、企业生产的菜粕和菜油的下游消费渠道?


福建和两广地区很少吃菜油,因此生产出的菜油基本都流向外省。菜油主要以散油的形式流入湖北湖南江西地区和陕甘宁,另外也会做品牌包装油发往云贵川。另一方面,菜粕都是当地消费,因为华南地区价格更高,直接本地消化完毕。


7、目前菜粕的消费情况如何?


现在豆菜粕价差在750-800/吨的情况下,菜粕的消费非常好。因为菜粕的蛋白含量仅比豆粕低4-5%,而价格却低了750-800/吨,所以菜粕的性价比非常高,下游采买也很积极。只有当豆菜粕价差缩小到600-650/吨后,菜粕的性价比优势才会失去。目前菜粕的消费主力已经从前期的水产转变为了禽料和猪料。育肥猪是可以食用菜粕的,主要是母猪和小猪吃得少。


8、菜粕在猪料中的添加比例?


在部分自繁自养企业中最高可以达到10%


9、对未来菜油和菜粕走势的看法?


未来菜系的走势完全由国家政策决定,如果菜籽进不来,菜粕和菜油的价格都有上涨的动力。在菜籽进口减少后华南流通线将暂时关闭,川渝菜油消费将收缩到仅剩刚需,菜油价格也会大幅上涨。菜粕主要看豆粕的供应情况,不过华南仍然有一定的菜粕刚需,预计菜籽进口困难后,后续豆菜粕价差将缩小。


115日上午:东莞储备F


企业介绍:企业有两条生产线,一期为3000/天的大豆压榨线,二期为大豆4200/天,菜籽3000/天的双榨线。二期是全华南最大的单体生产线。企业生产的菜粕贸易辐射珠三角,菜粕目前预售完了。企业生产的菜油主要流入储备,剩下的10%再流向贸易商。


1、今年菜籽的压榨数据?


截至10月共压榨了30万吨菜籽,由于后续政策不确定,11-12月预计共压榨两船菜籽,全年预计压榨43-45万吨菜籽。


2、企业的库存情况?


目前菜粕库存约1万吨,菜籽库存1条半船。之前因为库存压力和没有菜籽供应,停机了半个月。


3、现在产品的销售情况?


销售表现挺好的,出库也不错。企业手上的菜粕差不多都卖完了,因为未来没有买船所以暂时没有卖货计划。


4、华南地区后续的菜籽买船数据如何?


企业表示从目前到12月,每家都有2-3船菜籽到港。而2025年船期暂时没有买船。


5、今年菜油消费情况如何?


今年菜油消费相比去年有明显增长,因为进口了许多菜籽,进口量增加的同时需求也增加了。主要是西北地区消费增加,菜油替代了一部分当地棉油的需求。


6、现在企业对未来菜籽买船的心态怎么样?


今年菜籽榨利表现得很不错,因此如果没有反倾销事件的话,明年还会继续增加菜籽买船。主要是为了扩展渠道以及防止卖货压力。


7、澳洲菜籽和加菜籽在品质方面的有什么不同?


首先澳菜籽目前是无法进口的,因为检疫问题以及杂质含量过高,达不到进口标准。澳菜粕的蛋白含量仅有36%,低于加菜籽,仅仅勉强满足交割的标准。此外中澳关系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加菜籽无法进口造成的缺口无法用澳菜籽填补。


8、对于未来菜油的走势怎么看?


政策不确定性很大。如果最终征收20%的关税,那么基差会从目前的低谷上涨,后面菜油自身的价格也会反弹。


116日下午:茂名油厂G


企业介绍:企业2019年立项,2021年完工,20227月投产。设计压榨能力70万吨,实际压榨能力60万吨。目前企业设有2500/天的菜籽压榨线以及1000/天的精炼线。企业2023年共进口菜籽62万吨(10条船),满负荷运行。2024年进口同比减少,目前已经落地8条船(52万吨),到位7条船共45万吨,菜籽加工完成共40万吨。企业的仓储能力为8个筒仓共8万吨,货仓9000吨,油罐5万吨。企业定位为集团原料供给基地,为岳阳、重庆等地的工厂提供原料。


1、企业未来的菜籽买船情况?


现在企业在11月和1月都有买船,12月没有。因为政策端不确定因素非常大,所以更加远期的船期暂时不考虑。如果1月船期的货能顺利进入国内,会考虑预售。


2、企业产品销售情况?


企业生产的散油大部分运往湖南和川渝,运费为200-300/吨。此外生产的少部分包装油在周边地区也有所销售。整个集团有60%的菜油来源于该工厂,剩下40%的菜油源自进口。企业生产的菜粕供给周边饲料厂和贸易商,比例为6:4,茂名水产养殖行业发达,对菜粕有大量的需求。


3、现在企业的菜粕库存?


菜粕库存比较稳定,有1300吨,下游提货较积极所以不愁销路。


4、两湖菜油的消费有没有季节性变化?


集团包装菜油消费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两湖菜籽消费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有淡旺季之分。一般来说春节后-4月、端午节后、五一后和夏季是消费淡季,9月以后是消费旺季。


5、本地水产养殖的持续时间?


湖南在11月份进入养殖淡季,但是本地只要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都可以养殖。


6、集团中中小包装油的比例?


10%中包装,90%小包装。中包装主要用于餐饮,餐饮业更倾向用便宜的豆油和棕榈油,菜油用得少,因此集团大部分菜油都进入小包装渠道。


7、广东本地菜油消费未来可能的增长点在哪里?


越来越多的湖南人涌入广东,带来菜油消费需求的增量。不过这个新市场的培育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8、如果反倾销调查落地,企业有什么应对方法吗?


这边的生产线只能压榨菜籽,不能转榨大豆,而且大豆压榨也不是集团的主营业务。未来会考虑进口澳籽(如果进口限制放开)或者在利润能够覆盖关税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压榨加籽。不过其余替代源的性价比都不如加菜籽高。


9、澳菜籽和俄菜籽等替代品的品质表现如何?


加菜籽具有最高的性价比,俄菜籽及澳菜籽都不如前者。产油率上加菜籽最高(43%),澳菜籽要低1-2%,国产菜籽产油率最低仅有38%。蛋白含量上,目前加菜籽39%。不过企业以榨油为主业,因此对菜粕蛋白含量关心较少。


10、对于后续菜油和菜粕基差的看法?


现在-150/吨的基差已经接近底部了,继续走低的空间不大。如果后续反倾销落地,那么基差将开始反弹。整体上比较看涨未来菜系的基差。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更多调研报告、调研活动请扫码了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