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24年12月取消铜材出口退税率 11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2024年第15号)明确取消铜材产品出口退税,2024年1-9月涉及的具体产品的累计净出口量见下表: 表1:涉及产品前三季度净出口量 资料来源:国投期货 由于铜材出口具体产品涉及多,按形态将其以7407铜锌或其他合金条杆材、7408铜或合金铜丝、7409铜或合金板带材、7410铜或合金箔材、7411铜或合金管材统一整理。可以看到,各型号几乎同时都有进口与出口情况。2024年1-9月取消退税的铜材累计出口52.36万吨,累计进口26.43万吨,累计净出口25.93万吨。SMM数据显示,1-9月所有铜材累计进口27.4万吨,累计出口61.23万吨,累计净出口33.8万吨,此次取消退税涵盖了铜材净出口量的76%。种类上,暂未涉及7412铜或合金管子附件、7413非绝缘铜丝绞线、缆、编带等,铜材产品种类覆盖上超过八成。 此次调整铜材出口退税率,由于累计净出口量在国内精炼铜消费中占比较小,盘面上未能像铝市场那样出现快速显著的“外强内弱”的比价变动。 02、铜材出口退税率曾多次调整 过去20年,随国内宏观、贸易形势变动,财税部门曾多次调整铜材产品出口退税率。2006年以前铜材加工作为技术附加值产品享有13%出口退税率,2006年9月15日将大部分铜加工材出口退税率下调为5%,部分降为8%。当时调整目的主要为减少降低进口依赖度高的铜资源的再出口。 为应对金融危机负面冲击,2008年12月1日将7411铜管类产品退税率提高到13%。而到2010年伴随铜价创纪录涨势,7月15日再度取消21类铜材原有5%出口退税率,主要涉及7407、7408两类产品。2015年供给侧改革前,1月1日起对10种铜材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并鼓励电子铜箔产业将其退税率提高到17%。2018年11月1日为简化税率将7407、7408、7409铜材出口退税率重新上调到13%。同时增值税两次下调后,2019年4月1日起铜箔按13%执行出口退税率。至此国内铜材产品长期执行13%出口退税率。 本轮取消出口退税变动较大的是箔材,扣除箔材,2015年以来7407、7408、7409、7411合计的年出口变动如下图: 图1:过往退税变动下的铜材年度累计出口 资料来源:国投期货 出口退税率上调有益国内铜材企业通过出口增厚利润,年度变动上,铜材出口增速主要围绕外需波动。退税取消后,预计铜材整体出口有走弱风险,考验企业产能经营竞争力。 03、此次调整对竞争力较强的铜管、铜箔影响较大 按净出口量排序,本次影响较大的铜材产品如下图: 图2:此次取消退税2024年前九个月净出口量排序 资料来源:国投期货 具体看,数量上铜管受到的影响最大,印制电路用覆铜板紧随其后。铜管方面,国内龙头集聚度高,有较强技术优势,且已连续多年出海实践。目前我国向173个国家地区出口铜管,前十地区出口占比超过64%,泰国、中国台湾、美国、印尼、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土耳其、澳大利亚、菲律宾为主要出口国。铜管产品制造业用途广泛,浙江海亮、宁波金田都在泰国设有生产基地,金龙精密还在美国、墨西哥设厂。贸易方式上,以724111019为例,2024年前九个月国内铜管贸易进料加工占比达到54.61%,一般贸易占比41.23%。出口退税取消后,一般贸易缩量概率较大,龙头企业有一定能力快速调配全球产能布局。 印制电路用覆铜板近年发展较快,技术含量较高,龙头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如建滔等,目前海外布局的速度慢于铜管。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分别为韩国、印度、泰国、中国台湾与越南,出口占比超过80%。贸易方式上,今年前九个月90%印刷电路用覆铜板通过一般贸易出口,进料加工占比仅5.33%。取消退税后,将影响部分生产企业经营业绩。由于内外铜比价需维持进口,取消出口退税后,铜板箔出口将更依靠竞争力与溢价能力,头部企业可通过调整2025年加工费的模式弥补退税影响,或扩大进料加工,或加速产能出海速度。 04、8544铜线或电缆出口增速快 2024年前9个月出口速度较快的是铜绕组线或电缆,全球电力电网继续升级背景下需要关注国内此门类产品出口量的变动。部分铜材产品取消退税后,维持出口退税率的相关铜线缆产品可能保持较高的出口增速。另外,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升级,继续降低铜材进口量。整体,此波调整铜材退税率对内外铜比价的影响有限。SMM认为上述铜材2025年出口可能总体减量21万吨级,约占国内精铜消费量的1.4%。但要综合考虑市场比价、进料加工、进口替代、增强溢价竞争力或增大其他未调整退税产品的出口量,对2025年国内铜需求的负面影响可能在10万吨级,市场也将加大对相关产品出口的跟踪。 表2:今年增速较快的铜绕阻线或电缆出口产品增速 资料来源:国投期货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